白草洼
在今陕西佳县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葭州:白草洼“洼多蓄水,亦曰天池”。
在今陕西佳县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葭州:白草洼“洼多蓄水,亦曰天池”。
一名安乐镇。即今河南郏县北安良镇。明正德《汝州志》卷1:郏县有安良店。
唐贞观元年(627)置,为全国十道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,陕西秦岭、甘肃嶓冢山以南,河南伏牛山西南,湖北涢水以西, 自四川重庆市至湖南岳阳市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为山
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南千山西北隅。峭壁凌空,悬崖深涧,险峻难登。山巅有古石佛三,新石佛二,合为五佛,故名。民国《辽阳县志》卷6:“五佛顶在千山之西北隅,为山中第二高峰。峰下有普安观。”
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百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洞霄宫“唐弘道初建天柱观,乾宁二年钱镠重建”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名洞霄宫。
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: 屈颡颠山 “在县 (今江城镇) 北十五里。山半涌泉三派,西入滇海,东入抚仙湖,南为阿伴溪,入星云湖,溉田甚溥。《志》 云,土人谓犬为屈
即龙额县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东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作龙赖县。
即今广东新会市西大泽镇。清道光《新会县志》卷4:“墟市”有大泽墟。
即今江苏常熟市东何市镇。清光绪《常昭合志稿》卷5:何家市“跨横沥塘,距城四十五里”。
①即今广东广州市东北沙河镇。清同治年间有沙河埔之称。②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沙河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清远县西北有沙河墟。
西晋太康十年(289)改蜀郡置,治所在成都县(今四川成都市)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大同志》:“以蜀郡、广汉、犍为、汶山十万户为王国。”后复为蜀郡。西晋太康十年(289年)以蜀郡改置,治成都县(今四川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