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峱山
在今四川綦江县西南。后蜀毛文锡 《茶谱》: “南平县有狼傜山,出茶,黄黑色,渝人事之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南川县: 狼峱山 “在县西一里。一名岩砦,山中人巢树而居。风俗迥别,谓之狼峱乡。旧产茶,黄黑色,渝人重之”。宋南平军在今綦江县西南。
在今四川綦江县西南。后蜀毛文锡 《茶谱》: “南平县有狼傜山,出茶,黄黑色,渝人事之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南川县: 狼峱山 “在县西一里。一名岩砦,山中人巢树而居。风俗迥别,谓之狼峱乡。旧产茶,黄黑色,渝人重之”。宋南平军在今綦江县西南。
在今天津市静海县西北。《汉书·苏建传》:苏建“以校尉从大将军(卫)青击匈奴,封平陵侯”。即此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临振郡置,治所在宁远县 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延德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振州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南部地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亦作扬同。即象雄。分为大羊同、小羊同两部。《唐会要·大羊同国》:“大羊同,东接吐蕃,西接小羊同,北直于阗。……至贞观末,为吐蕃所灭。”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拉达克地区,小羊同
在今湖南花垣县西。清乾隆六十年(1795),石柳邓和石三保领导苗族人民起义军在此击败清军。
即水。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, 自汝水别出,东北流经西华、商水二县,至周口市西北入颍水 (今沙河)。元至正年间汝水东出溵水入颍。此后遂成为北汝河下游。
一称青冢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十八里大黑河南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竟宁元年(前33)春正月,“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……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”。同书《匈奴传》亦载:“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。
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8巩县: “神提渠在县 (老城) 北三里。中低而四围高,横流为患。永乐十六年,县丞华胥开此渠而水患息。”
在今广东三水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三水县:卢岭在“县西北四十里, 与四会县接界”。
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大面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华阳县:大面铺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为成都东出大道。
即今云南弥渡县东南牛街彝族乡。清道光间改名牛街。咸丰六年 (1856) 李文学等领导的彝族起义,曾设府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