狮子峰
①在今安徽铜陵县东五十里,接繁昌县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2池州: 狮子峰 “在铜陵之贵山,远望有类狮子。远望淮南,皆在极目”。
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 至元十三年 (1276),“伯颜登狮子峰,观临安形势”,即此。民国 《西湖新志》 卷2: “翊大师经行,忽闻狮吼,故名。”
①在今安徽铜陵县东五十里,接繁昌县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2池州: 狮子峰 “在铜陵之贵山,远望有类狮子。远望淮南,皆在极目”。
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 至元十三年 (1276),“伯颜登狮子峰,观临安形势”,即此。民国 《西湖新志》 卷2: “翊大师经行,忽闻狮吼,故名。”
即今湖南衡东县北六十五里三樟乡驻地三樟市。旧属衡山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衡山县图:县东北有三樟树市。
唐垂拱元年(485)改华阴县置,属华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华阴市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阴县。古县名。唐垂拱元年(685年)改华阴县置,治今陕西省华阴市。初属华州,后改属太州。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华阴
在今河北南皮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沧州南皮县: “寒冰井在县西一里。《魏志》,文帝与元城令吴质书云: 忆昔南皮之游诚不可忘,驰骋北场旅食南馆。浮甘瓜于清泉,沉朱李于寒冰。即此井也。”
明代西藏地区名。《明史·西域三·护教王》 载: 护教王为馆觉僧。永乐五年 (1407) 受封,赐金印、诰命,准世袭。为明代乌思藏五王之一。其辖地在今西藏昌都东部各县,治所在贡觉县境。即今西藏自治区贡觉
1945年改新源设治局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新源县。1946年改名新源县。旧县名。1945年由新源设治局升县,并更名巩乃斯。以贯穿境内的巩乃斯河而命名。治那里格(今新疆新源县驻地新源镇)。1946
一名县川河。源出今山西神池县西,西流经五寨县北境至河曲县南,注入黄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河曲县“关河”条:“大涧水去县城百步,西流七里,入于黄河。”
一名西渡水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宜阳县: “在黾池有铁官也。”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熊耳山 “山际有池,池水东南流,水侧有一池,世谓之渑池矣。又东南径宜阳故城西,谓之西度水,又东南
在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阿育王山“在鄞县东三十里。有广利院”。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。属四明山脉。据清光绪《鄞县志》载:阿育王山在贸山之东,高数百仞,相传阿育王见灵,建寺其下,
即今绿汁江。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。汉至南朝称即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秦臧县:“牛兰山,即水所出,南至双柏入仆,行五百里。”
①今黄河上游支流大夏河。源出今甘肃夏河县西南西倾山东麓,北流到临夏县莲花乡入黄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“漓水出西塞外,东至枹罕入河。”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漓水 “导源塞外羌中……又东径白石县故城南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