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。秦汉为成固县治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》:“蜀时以沔阳为汉城,城固为乐城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景元四年(263),“蜀监军王含守乐城,护军蒋斌守汉城,兵各五千。会使护军荀恺、
隋开皇五年 (585) 改光州置,治所在掖县(今山东莱州市)。大业初改为东莱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 复为莱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东莱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莱州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莱州、莱阳
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之南公营子(俗称喀喇城)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潭州龙山县:“本汉交黎县地, 开泰二年以习家寨置。”
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。原名鲍陂,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杜陂。
又称龙岩囤。在今贵州遵义县北太平乡龙岩山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遵义府遵义县: 海龙囤在“府北三十里。四面斗绝,后有侧径,仅容一线。杨应龙倚为天险,于囤前筑九关以拒官军。万历二十七年,官军克播州,进围
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,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。本属准噶尔,乾隆二十年(1755) 降清,后复从阿睦尔撒纳叛乱; 乱定,被并入和托辉特多尔济车登旗。三十一年,以其众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,编为一旗
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归州安抚司置,治所在秭归县(今湖北秭归县西北旧州河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、 巴东、兴山等县市地。十六年(1279)降为归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归州置,治秭归县(今属
隋置,属蒲圻县。即今湖北嘉鱼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嘉鱼县: “隋之鲇渎镇,以多生鲇鱼为镇名。” 五代南唐升为嘉鱼县。隋置,即今湖北省嘉鱼县。以多生鲇鱼得名。五代南唐保大中升为嘉鱼县。
宋大理改石桑郡置,属威楚府。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西。元代废。
唐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。北宋后废。唐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鱼梁河与清水江汇流处。北宋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