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3年改赣榆县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二里赣马镇(城里)。以纪念牺牲于县东境的东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、抗日英雄符竹庭。1949年移治青口镇(今赣榆县治)。1950年复改为赣榆县。旧县
在今四川资阳市北昆仑乡,为沱江津渡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资阳县 “资阳镇” 条下: “昆仑渡在县北十五里,雁江津渡处也。”
根据清咸丰十一年(1861)不平等的中俄《勘分东界约》,具体勘界,立碑于珲春市东南距图们江口二十里处。沙皇俄国私挪界碑于中方一侧,距图们江口四十五里。光绪十二年(1886)重勘边界《珲春东界约》,中方
即今新疆精河县东托托乡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2库尔喀喇乌苏:托多克台“西至噶顺腰台七十里”。
亦名侯甲水、护甲水。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百里。西北流径祁县南,折而西南流至平遥县西南入汾水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 侯甲水 “发源祁县胡甲山,……西北径中都县故城南,……又西北入邬陂,而归于汾流矣”。
即今安徽芜湖县南十里,青弋江东岸芳山。旧属宣城县。清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12:方山镇“距城六十里”。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部。面积64.2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方山,人口1870。因南邻方山得名。
东晋、南朝时对长江支流巴水(今巴河)、希水(今浠水)、蕲水(今蕲河)、赤亭水(今举水)、西归水(今龙河)的总称。因属西阳郡,又名“西阳五水”。居住于此之少数族,被称为“五水蛮”。《宋书·蛮传》:“西阳
在今浙江义乌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义乌县: 铁岩山在 “县东南二十里。俗名郭公山。极高峻,山半有水帘,下垂数十丈。顶有旷土百亩,三坞一潭”。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马陆镇。清光绪《嘉定县志》卷1:马陆镇“昔有马军司陆南大居此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嘉定区中东部。面积31.43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陆,人口2000。相传因南宋马军司陆
自洮昂铁路终点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昂昂溪附近的三间房站起,经齐齐哈尔至克山县,全长约205公里。1928年动工兴建,1931年修至龙溪(距克山五十二里),工程停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