洧源县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密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市西。四年 (621) 废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河南省新密市西,属密州。四年废。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密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市西。四年 (621) 废。
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河南省新密市西,属密州。四年废。
在今安徽潜山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 青口驿 “在潜山县东北五里”。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嘉州置,治所在龙游县 (今四川乐山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、峨眉山、青神、眉山、丹棱、洪雅、夹江、峨边等市县地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嘉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置,治
北宋置,属石照县。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江西岸涞滩镇。
①在今江西铅山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信州铅山县: 铅山 “在县 (治今永平镇) 西北七里,又名桂阳山。《旧经》 云,山出铅。先置信州之时铸钱,百姓开采得铅,什而税一。建中元年封禁,贞元间置永平监。
唐武德三年 (620) 于鲁邱堡(今安徽亳州市东南) 置,为文州治。四年 (621)废。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崇明县: 蒲沙 “亦在县北。相近者曰小阴沙,与海门县接界; 蒲沙之东曰匾担沙”。今皆为崇明岛的一部分。
即二崤。又作崤塞、殽塞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。为崤山、渑池间东西交通要隘。又称崤塞。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、渑池县西,是崤山与渑池间交通要隘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汉景帝三年(前154年),吴、楚反,赵涉
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西南苍石满族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兴京图:西北有南仓什。
在今广西北流市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北流县: 通津岩 “在县之南坝乡。石山叠峙,有二门,南北相对,高敞如阙,水流环绕,石室虚明,为县之胜”。
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: 塔尔冈 “在县北三里。又有望城冈在县东五里。嘉靖中县令王朝璲议云,城外四山环绕,塔儿冈、杨通冈、应台山等处尤高平近县,登之可窥城中虚实是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