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洛水

洛水

①又名洛涧。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凤阳府怀远县: “又西南有洛水,与寿州分界,径县南新城村入淮。”

②在今山东莒县西北四十里。出檀特山阴,东南流入于沭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 “沭水” 条下: “洛水出檀头山,又南经莒州城东,又南沙河水西来入焉。”

③一作雒水。即今河南洛河。黄河支流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导洛自熊耳,东北会于涧、瀍,又东会于伊,又东北入于河。”

④亦作雒水。为今四川沱江诸源之一。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之石亭江。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广汉郡��县: “章山, ��水所出, 南至新都谷入湔。”

⑤一名北洛水。即今陕西省洛河。源出定边县东南白于山,东南流经吴旗、志丹、甘泉,又南流经富县、洛川等县,至大荔县南合渭水,东入黄河。《周礼·职方》: 雍州 “浸曰渭、洛”。《山海经》 卷2:白於之山“洛水出其阳,而东流注入渭”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西伯乃献洛西之地,以请纣去炮烙之刑。”即此。


(1)古水名。(1)即北洛河。今陕西省境内洛河。《诗经·小雅》:“瞻彼洛矣,维水泱泱。”即此。参见“洛河(2)”。(2)又称雒水。一说即今鸭子河,一说即今石亭江。为四川沱江诸源之一。(2)又称雒水。即南洛河。今河南省洛河。参见“洛河(1)”。(3)即“洛涧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泥洼

    即今辽宁大连市区。《郑开阳杂著》 卷9《海道附图》: “青泥洼西有松树岛,北有孤山。” 又刘爽 《海疆详志》: “狭义之大连港部则专指大连区中之港部 (原名青泥洼) 而言。”见“大连市”。

  • 游山

   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甬江入海口外。元 《延祐四明志》 卷7定海县: 游山 “在县 (今宁波市镇海区) 东二里海中”。

  • 纪氏台

    在今河南郏县东北十余里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蓝水“出阳翟县重岭山,东南流经纪氏城西。有层台,谓之纪氏台”。《续汉书》曰:“世祖车驾西征,盗贼群起,郏令冯鲂为贼延褒所攻力屈,上诣纪氏,群贼自降。即是处,在

  • 焦园

    即今河南南召县西北焦园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 咸丰七年 (1857) 九月,“自马市坪分窜,其小股百余至焦园、角村”。

  • 张鲁城

    即关城。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一百里阳平关镇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浕水“北发武都氐中,南径张鲁城东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2兴元府金牛县:“故关城,俗名张鲁城,在县西三十八里。”

  • 杜家园

    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南杜市乡。清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4丰城市镇:杜家围墟“在县东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秃伯歹

    元代西域人对吐蕃西北部藏族聚居地区的译称。约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西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。元代以其地藏族为色目三十一种之一。见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1“氏族”。

  • 恩封县

    唐调露二年 (680) 置,属岩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境。天宝初属常乐郡,乾元初复属岩州。后废。

  • 二赞行溪

    又名二层行溪。即今台湾省台南、高雄二县间之二仁溪。清乾隆间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卷1:二赞行溪“在(台湾)县治南二十里。合冈山、红毛寮二溪, 由喜树港入海。台、凤分界处”。

  • 绿秀岭

   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1郁林州: 绿秀岭 “在博白县。林泉松竹,青葱秀绝,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博白县: 绿秀岭“嵯峨盘亘,林木青葱,广三百余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