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西镇

河西镇

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。清光绪 《盐源县志》 卷2: 河西场 “东二百十里”。清会盐营于此设河西汛,有守备驻防。


(1)在河北省临西县东部,东邻山东省。面积52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河西,人口 8850。 地处卫运河西,故名。1965年为临西县人民政府驻地,设城关镇,1966年改公社,1970年县人民政府迁出,改名先锋桥公社,1984年改镇,1989年改今名。产小麦、棉花、玉米及苹果、梨。有电镀、修造、被服、印刷、油脂等厂。为邢台市通往山东的交通咽喉。邯临、邢临、清临公路交会于此。(2)在山西省高平市南部。面积103.6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河西,人口 3980。 原名丹西村,因位居丹河西岸而得名,后改河西村。1949年属高平县七区,1956年建河西镇,1958年改乡,同年11月属晋城县高平公社。1961年复高平县,改河西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1年悬壶南乡、牛庄乡并入。位于丹河与许河河谷地带。产小麦、谷子、玉米等。有煤矿、橡胶、炼铁、地毯、火药、纸箱、造纸、陶瓷、建材、农机修理等厂。特产丝织挂毯。太焦铁路、207国道纵贯南北。古迹有游仙寺。(3)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中西部、西辽河北岸。面积75.7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汪家窝堡,人口 1240。 1982年设河西办事处,1984年置镇。农产玉米、稻、谷子、高粱、大豆,畜产牛、马、绵羊、猪。有淡水渔业。通霍铁路和111、304国道经此。(4)在湖南省古丈县西北部、广潭河入酉水处。面积2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河西,人口850。因处河西岸得名。1983年由茄通乡析置。地势平坦,俗称“古丈小平原”。产稻、玉米、甘薯、茶叶、板栗、柑橘等。有水泥厂。客轮可上溯保靖,下通沅陵凤港。有公路与吉张公路相接。名胜古迹有白鹤湾战国墓葬遗址,猛洞河、栖凤湖风景区。(5)在广东省陆丰市西部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香校,人口 1000。 因处螺河西岸得名。1958年属潭西公社,1961年析置河西公社。1963年省入潭西公社,1969年复置。1984年改区,1986年建镇。地处螺河下游平原、台地区。农产稻、甘薯、花生、大豆、芝麻,为县甘蔗主产地。有砖瓦、陶瓷等厂。有公路南接324国道。名胜古迹有定光寺、紫竹观、三元殿、石龟、石蛤、石鸡母等。(6)在云南省通海县中部偏西。面积184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河西,人口 1200。 “河西”,古“”、“河”意相通,以在杞麓湖西得名。唐初隶南宁州都督。南诏后期属通海都督,为步雄部。明、清、民国时均为河西县治。1950年仍为河西县治。1956年11月通海、河西两县合并后,设杞麓县第二区。1959年改西城公社。1961年又为二区。1969年复西城公社。1984年建河西区。1988年设河西镇。地处杞麓湖断陷盆地西部。产烤烟、稻、蚕豆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水泥、玛钢、红砖、农机配件、铸造、塑料制品等厂。大(栗园)小(羊街)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圆明寺。(7)在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中部偏东北。面积161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河西,人口130。因地处漾濞江西岸,故名。1950年属化平区,1952年属上街区。1957年为河西乡,1958年属上街公社,1961年为河西公社。1962年属漾濞公社,1963年属上街区,1966年改东风公社。1984年设河西区,1988年建乡,2001年置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,特产核桃、“秤砣梨”。有果品厂、木材站及采矿、粮油加工等企业。有公路接昆瑞公路。名胜古迹有“天开石门”、“西南丝路”古道遗迹。(8)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汪家台,人口 2320。 镇以处付家河西岸得名。1953年设河西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6年与二里乡合并设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,盛产蚕茧、木耳、油桐。有奶牛场。有公路通316国道。(9)在青海省贵德县中部。面积434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格尔加,人口 3690。 因处西河以西,故名。1950年属二区,1953年划为新四区。1958年建河西公社,1984年改乡,2001年置镇。产春小麦、瓜果、大蒜、花椒。西久、宁贵公路在此交会。格尔加村北有贵德黄河大桥。名胜古迹有堂尔亥来遗址、西台遗址、下排园艺场遗址、瓦家古城和黑古城、文昌庙等。建有全省第一个矿泉浴疗院。(10)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西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坝,人口 1230。 因在清水河以西,故名。原为城郊、纪家、喊叫水三乡辖地。1984年析设河西乡,1992年置镇。为固海扬水工程灌溉区。产小麦、胡麻、大麦。宝中铁路经此并设站。109国道、银平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婆溪

    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南婆溪河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 “瀼溪” 条下: “又婆溪,源出黄山青龙潭,北入舒溪。”

  • 王屋镇

    即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山南王屋乡。北周置王屋县于此。

  • 勐 (猛) 董

   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董镇。清代属镇边厅,后于此置勐角董土千总。傣语 “勐”为地方,“董” 为集中,意即集中的地方。

  • 众安城

    故址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霍尔沁村。清乾隆《盛京通志》卷32:众安城在“(黑龙江)城西北二十余里”。后废。

  • 苍孤砦

    北宋初置,属沧州。在今河北青县东。为沿边戍守之地。政和三年(1113)改为海清砦。

  • 后土祠

    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北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),“天子遂东,始立后土祠汾阴睢丘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载:“(汾阴)城西北隅脽丘,上有后土祠。”即此。明万历以后荣河一带遭河患

  • 坡贡驿

    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坡贡镇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 坡贡驿 “在永宁州北四十里。上通郎岱厅,下达安庄。州北旧有查城驿,雍正六年裁,改置于此”。

  • 白桥

    在今河北阜城县东码头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),“王承宗遣兵二万入东光,断白桥路”。胡三省注:“(东光)县西四里有永济渠,渠上有桥,当自县通弓高之路。白桥跨永济渠。”在今河北省东光县西南

  • 苏稽戍

    唐置,属龙游县。即今四川乐山市西三十里新桥镇(苏稽场)。《元和志》卷31龙游县:苏稽戍“在县西南三十里”。北宋为苏稽镇,清为苏稽场。均以唐人苏稽为名。

  • 索乌山

   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一百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懋功厅》: 索乌山 “乾隆四十一年平定金川,大功告成,奉旨与甲索山、金川河并致祭,列入春秋祭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