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汤沟镇

汤沟镇

①清置,属沭阳县。即今江苏灌南县西北汤沟镇。

②即今安徽无为县东汤沟镇。清光绪《庐州府志》卷3无为州《乡镇图》:东有汤家沟。


(1)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部。面积210.7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汤沟,人口280。1958年设汤沟乡,后改公社。1983年复乡,1999年置镇。产烟叶、柞蚕茧。有机械、采矿等业。有公路通岫岩城。(2)在江苏省灌南县西部。面积27.9平方千米,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汤沟,人口 3000。古名营燕窝,后改名汤家寨,又易名汤家沟,简名汤沟。1949年属灌云县曙红区,1958年划归灌南县属白皂公社。1981年从白皂、孟兴庄公社析置汤沟公社,1983年改乡,1985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、棉花。广植泡桐,享有“泡桐之乡”称誉。有酿酒、化工、塑料、纸合、轮窑等厂。特产“汤沟大曲”,有“南国汤沟酒,开坛十里香”美誉。有公路通县城。纪念地有汤曙红烈士墓碑。(3)在安徽省无为县东部。面积4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汤沟,人口 8300。以河沟旁多汤姓聚居得名。1949年置汤沟镇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置镇。1992年三汊河、马渡二乡并入。产蔬菜和棉花。有机械、轧花、粮油加工等厂,军二、汤三公路交会于此。长江航运班轮通芜湖等地。(4)在安徽省枞阳县东南部。面积67.6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汤家沟,人口 6850。明、清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。曾为县人民政府驻地。原名双溪,传明代有一汤姓渔民始居此,改名汤家沟。1949年设汤沟镇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设镇。1992年陈洲乡、大新乡并入。产稻、棉花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藕、莲籽。有粮油加工、农机修配、芦席编织、鞋帽等厂。镇区沿汤沟河北岸分布。有公路接铜安公路。水运通长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昌都县

    1913年改昌都府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。后属西康省。西藏地方政府设昌都宗。在西藏自治区东部、横断山区,北接青海省。属昌都地区。面积1.1万平方千米。人口8.9万。辖3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

  • 纥那山

    即跋那山。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三》 榆林郡:“西北到黄河二十里,去纥那山一百二里。”

  • 西沛郡

    南朝梁侨置,属霍州。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境。北魏以后废。

  • 隆文墟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隆文镇。旧名龙牙堡。清末改为隆文堡。

  • 吕宋

    古国名。即今菲律宾之吕宋岛,主要指马尼拉及其附近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 有专条记述。自1571年至1898年,其地为西班牙所侵占,故清谢清高《海录》作小吕宋,而以西班牙为大吕宋。

  • 永泰湖

    在今江苏泗洪县南洪泽湖范围内。《元和志》卷9泗州徐城县:永泰湖在“县(治今洪泽县西临淮乡)南二里。周回三百六十三里。其中多鱼,尤出朱衣鲋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6临淮县:“永泰湖在县北五十里。大业三年开通济

  • 陇右

    ①古地区名。泛指陇山以西地区。古代以西为右,故名。相当今甘肃陇山、六盘山以西,黄河以东一带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延熹二年(159),以段颎为校尉,“时烧当八种寇陇右,颎击大破之”。唐陇右范围扩大,兼指

  • 二王庙

    亦名崇德庙、李冰祠、广济王庙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二里岷江东岸玉垒山麓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1永康军:崇德庙李冰祠“在导江县西三十余里。《舆地广记》谓之广济王庙”。是祭祀都江堰创建者蜀守李冰庙宇,始建于

  • 弇水

    又名金水、涂水。即今湖北咸宁市淦河北流入武汉市南之金水河,经金口镇流入长江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涂水 “出江州武昌郡武昌县金山,……涂水历县西,又西北流注于江,江水又东径小军山南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1

  • 三林庄

    即今上海市上海县东北三林。明、清置三林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