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江州

江州

①春秋战国时巴国都。即今四川重庆市。三面环水,颇似江中之洲,故名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。春秋桓公九年, 巴子使韩服告楚,请与邓好是也。及七国称王, 巴亦王焉。”周慎王五年(前316)秦灭巴国后,改置江州县。

②西晋惠帝元康元年(291)置,治所在南昌县(今江西南昌市东)。《元和志》卷28江州:“因江水以为名。”东晋咸康六年(340)徙治寻阳县(今湖北黄梅县西南)。其时辖境相当今江西、福建二省,湖北陆水以东、长江以南及湖南舂陵水中上游以东地区, 后辖境渐小。南朝宋升明元年(477)徙治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),梁太平二年(557)徙治南昌县(今南昌市东),陈天嘉初复移治湓口城(今九江市)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九江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江州,天宝元年(742)改为浔阳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江州。唐时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、德安、彭泽、湖口、都昌等市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升为江州路。

③北魏置,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西南恩阳镇。西魏恭帝改为万州。

④西魏置,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方山上。恭帝改为方州。

⑤西魏置,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。废帝三年(554)改名沔州。

⑥亦名西江州。南朝梁置,治所在江阳郡江阳县(今四川彭山县东北)。《清一统志·眉州》:“江州本置于江阳,故取以为名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彭山、仁寿、双流三县相连地区。北周州郡并废。

⑦北周置,治所在宜昌县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)。隋开皇十八年(596)改为津州。

⑧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宜都县(今湖北枝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枝城市地。六年(623)改为东松州。

⑨北宋置羁縻州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南二十五里江州镇。元属思明路。明属太平府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。1918年废。


(1)西晋元康元年(291年)分荆、扬两州置,治南昌县(今江西南昌市)。因江水得名。辖境相当今江西、福建两省和湖北省长江以南、陆水以东以及湖南省舂陵水中上游以东地区。自东晋至南朝陈,治所屡有迁徙,或治武昌县(今湖北鄂州市),或治湓城(今江西九江市),或治半洲(今江西九江市西),或治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西)。辖境渐小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九江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江州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后属江南西道。辖境限于今江西省九江、瑞昌、德安、彭泽、湖口、星子、都昌等市县地。北宋属江南东路,南部辖境又有缩小。南宋属江南西路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为江州路。(2)北魏末年置,治今四川省苍溪县东北。属巴郡。西魏恭帝改为方州。(3)南朝梁置,治江阳县(今四川彭山县东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彭山县。北周废。(4)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改晋州置,治怀宁县(今安徽潜山县)。南朝陈太建五年(573年)复为晋州。(5)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宜都县(今湖北宜都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都市一带。六年改名东松州。(6)北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南江州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斜岩

    即紫霞岩。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瑶族乡境内。

  • 文成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辽宁建昌县东六十里巴什罕。东汉废。②1946年由瑞安、泰顺、青田三县析置,属浙江省。治所即今浙江文成县。因县境南田系明朝开国功臣刘基故里,刘基死后谥文成公,故名。(1)古县

  • 茶园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石阡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石阡府: “茶园关在府南,与偏桥卫接界。”

  • 临洺站

    元置。即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。明废。

  • 大良驿

    明置,属霸州。在今河北霸州市东八十里,为往来孔道。

  • 东宁省

    清康熙八年(1669)郑成功子郑经改东都承天府置,治所在今台湾台南市。辖今台湾岛和附近澎湖等岛屿。二十三年(1885)改置台湾府。清康熙八年(1669年)郑成功子郑经置,治今台湾省台南市。辖今台湾岛以

  • 石子营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铜仁市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铜仁县:石子营在“府北三里……皆为要地”。

  • 大行山

    一名五行山。或称皇母山。在今河南、山西、河北三省交界处。东北一西南走向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太行、恒山,至于碣石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内郡野王县:“太行山在西北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6怀州河内县引《述征记》

  • 东岸墟

   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北东岸镇。清光绪《茂名县志》卷2:“北之西七十里东岸墟。”

  • 桃花峡

    在今甘肃武山县北五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宁远县: “北有桃花峡,两山夹峙,渭水经其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