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都郡
北周改武都郡置,治所在将利县(今甘肃武都县东南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北周改武都郡置,治将利县(今甘肃陇南市东南)。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北周改武都郡置,治所在将利县(今甘肃武都县东南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北周改武都郡置,治将利县(今甘肃陇南市东南)。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
即五洲。今湖北浠水县西南长江中戴家洲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水县:伍洲“在县西四十里大江中。相传伍员适吴时过此,因名”。即“芦洲(1)”。
亦名葫芦河。即今四川石柱、丰都二县境之悦来河、龙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砫宣抚司:三江溪在“司东北二十里。有三水合流,北注大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石砫厅》:三江溪“在厅东北八十里。有三源:一出桂子洞;一出
即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之北峰。清光绪《华岳志》卷1引范守已记曰:云台峰“在岳东北。其山两峰峥嵘,四面悬绝,上冠云景,下通地脉,嶷然独秀,有若云台”。在陕西省华阴市区南。华山北峰。海拔 1614.7 米。
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四十里鼎湖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1肇庆府: 顶湖山 “山势雄峻,为一方之镇山。顶有湖”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 顶湖山“道书以为第十七福地,东北有飞泉洞,瀑布飞流如万斛珠。上有方石,
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南隅太平巷、郎星巷一带。原名南湖。唐乾元初,李白至沔州,与故人张谓等游南湖,改名郎官湖。有 《泛沔州城南郎官湖》 诗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湖汇城中诸水,南从
即今四川洪雅县西北总冈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2洪雅县:可暮山“在县西北三十九里。山多材木,公私资之”。
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。明成化二十一年(1485),分盐池东西二场增置中场。民国初并入解池场。
又称常道城、苌道城。在今河北省廊坊市西。三国魏甘露二年(257年)燕王宁之子璜被封为常道乡公,北魏孝文帝封宇文英为常道乡公,皆即此。
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北三十里。大小沙河俱发源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邹县“凫山”条下:四基山“山巅有石,状如堂基。其西麓为孟子墓”。
元置,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 (金州镇)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