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石郡
十六国后赵置,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。后燕改置离石护军。
东晋大兴元年(318年)石勒置,治离石县(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)。属并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、柳林、中阳、方山、临县等市县。北魏改为离石镇。
十六国后赵置,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。后燕改置离石护军。
东晋大兴元年(318年)石勒置,治离石县(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)。属并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、柳林、中阳、方山、临县等市县。北魏改为离石镇。
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十八里龙虎台村。元建行宫于此。《元史·扩廓帖木儿传》:至正二十四年(1368),“扩廓帖木儿遣部将白锁住以万骑卫京师,驻于龙虎台”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上:龙虎台“地势高平如台,广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十年(722),“上幸寿安兴泰宫,猎于上宜川”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。唐开元十年(722年),玄宗猎于上宜川,即此。
亦作扶黎营。在今辽宁义县东南。一说在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南。《后汉书·鲜卑传》:元初二年(115),“辽东鲜卑围无虑县,州郡合兵固保清野,鲜卑无所得。复改扶黎营。杀长史”。
元升定羌城置,属河州路。治所即今甘肃广河县。元末废。古县名。元置,治今甘肃省广河县。属河州路。元末废。
俗称黄龙碑。在今甘肃成县西二十里鱼窍峡中天井山下。刻于东汉建宁四年(171)。碑高2.2米,宽3.4米,正文阴刻二十行三百八十五字,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政绩。左下10米有汉隶摩崖,俗称桃花碑。
西魏置,为河南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(樊城)。隋属襄阳郡。唐天宝元年(742)改为临汉县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湖北省襄樊市北。属河南郡。唐属襄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临汉县。
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八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州府: 萧仙潭 “汇五溪之水。岸有石平坦,石下有泉。相传昔萧史尝休息于此”。
在今山西夏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夏县:巫咸城在“县南五里。相传殷巫咸隐此,亦曰巫咸顶,一名瑶台顶。下有谷,亦曰巫咸谷”。在今山西省夏县南。相传殷巫咸隐于此。
即今陕西蓝田县治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十六国前秦皇始四年 (354),“ (苻) 健又遣子生、弟雄众数万屯峣柳”,即此。北周建德二年 (573) 蓝田县徙治于此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6: “ (蓝田
亦作小朱山。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大朱山“旁有小朱山,错水所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