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昌卫

永昌卫

①明洪武三年(1370)改永昌路置,属陕西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永昌县。二十六年(1393)改属陕西行都司。辖境约当今甘肃金昌市及永昌县地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置永昌县。

②又称金齿卫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洪武二十三年(1390)升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。嘉靖元年(1522)废军民司,仍为卫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

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。属陕西都司,后属陕西行都司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裁卫置永昌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左

    山东省旧时的别称。因在太行山之左(东)而得名。山东省旧时别称,因在太行山之左(东)而得名。清宋弼编有《山左明诗钞》,辑明代山东一省之诗。

  • 嵇庄

    在今江苏高邮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高邮州 “孟城驿” 条下: “嵇庄在州东南十五里。城子河经其傍。宋末,嵇耸保聚于此,乡里义而归之,相率不肯附元处也。”

  • 海津镇

    本名直沽,元延祐三年 (1316) 改名海津镇。在今天津市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汉口附近。至正九年 (1349) 设镇抚司。明永乐初于此置天津卫和天津左、右卫,自此遂称天津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“海津镇”

  • 烟集冈

    亦名延吉冈。即今吉林延吉市。民国郭熙楞 《吉林汇征》: 延吉县 “地名延吉冈,又名南冈”。

  • 程家川

    即今陕西镇安县东南程家乡。清乾隆 《镇安县志》 卷2: 南乡有程家川。

  • 硕督县

    清宣统三年 (1911) 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。后属西康省川边道。“硕督”,藏语意为险岔口、税官岔口。旧县名。清宣统三年(1910年)置硕般多理事官。1913年改置硕督县,治硕般多

  • 三岔沟

    ①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保安县:三岔沟“涸溢不时,水涨则注于吃莫河,通于洛河”。②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凉州卫:三岔沟“在卫东南。成化中,土达满四作乱,四本名俊,明

  • 内丘县

    隋开皇初因避讳改中丘县置,属赵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内丘县。大业初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。北宋属信德府。金仍属邢州。元属顺德路。明属顺德府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西南部。属邢台市。面

  • 大娑婆山

    亦名婆娑山。在今四川乐至县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33普慈县:“婆娑山,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其山绵亘数百里。”有大、小婆娑山之分。《寰宇记》卷87乐至县:“大婆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小婆娑山在县北三十里。”《方舆

  • 铁山

    ①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真定府: 铁山 “在临城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其山石色如铁,因名”。②又称铁建山。在今内蒙古河套北阴山北麓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四年 (630) 二月,“甲辰,李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