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洛城
即今甘肃庄浪县。《晋书·乞伏乾归载记》:东晋义熙七年(411), 乞伏乾归攻“王憬于水洛城”。即此。北宋属德顺军。金升为水洛县。
即今甘肃省庄浪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,西秦乞伏乾归攻秦“南平太守王憬于水洛城”,即此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庆历三年(1043年),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郑戬以水洛城,“西占陇坻,通秦州往来道路,陇之二水,环城西流,绕带河、渭,田肥沃,广数百里,杂氐十余落”,遣静边寨主刘沪“就其地筑城”。金置县。
即今甘肃庄浪县。《晋书·乞伏乾归载记》:东晋义熙七年(411), 乞伏乾归攻“王憬于水洛城”。即此。北宋属德顺军。金升为水洛县。
即今甘肃省庄浪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,西秦乞伏乾归攻秦“南平太守王憬于水洛城”,即此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庆历三年(1043年),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郑戬以水洛城,“西占陇坻,通秦州往来道路,陇之二水,环城西流,绕带河、渭,田肥沃,广数百里,杂氐十余落”,遣静边寨主刘沪“就其地筑城”。金置县。
相传西汉初闽越王筑。即今福建建阳市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6建宁府:大潭城“在建阳县治西。昔闽越王筑城于此以拒汉,下瞰溪潭,故名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建安八年(203),“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”,即此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赛汗都兰南。
唐置,属吴县。即今江苏吴江市。五代吴越天宝二年 (909) 于此置吴江县,故至今仍以松陵为吴江的别称。在江苏省吴江市北部、京杭运河两岸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33平方千米。人口1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
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2: “塔尔巴哈台城东曰和博克河,发自和博克赛里山,三源并出,东南流,经库克申仓北,左会博依伦水,又东南伏于戈壁。”
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北三十六里柏坊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: 柏坊 “元至正间,红巾寇 (按指对农民起义军的侮称) 起,县人王汝荣督义兵万人守御”。即此。
1913年改嵩明州置,后属云南滇中道。治所即今云南嵩明县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中部偏东。属昆明市。面积1442平方千米。人口34.2万。辖3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嵩阳镇。因汉人与乌、白蛮会盟
在今天津市宝坻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宝坻县:王甫营,“官军巡戍处”。
北周武成元年(559)置,为洪和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。武帝时郡省,以县属同和郡。隋属临洮郡。唐贞观二年(628)移治金通戍(今甘肃岷县西北)。神龙元年(705)并入溢乐县。古县名。北周武成
在今四川平武县南大印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泉县:大印堡“在县东北。《边略》云:堡设在山阜,巍然天险,亦白草番出没要路也”。
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北三十二里五里庄乡。民国殷惟龢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淮阴县北有五里庄等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