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城厅
清雍正十年(1732)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。1913年改为水城县。据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24水城通判:“城外有河一道, 自城西分为二,环城流至城东南,复合为一,东流入乱山中。城之得名以此。”另据光绪《水城厅志》载《水城厅城池图说》称:“环城皆山,而胡以水名城濠外四面皆平田也,盛夏雨久,溪流暴涨,则水高数尺,人行路在出没隐见间,而田塍皆没,上下数十里,淼淼然若湖海,此水城所由名也。”
清雍正十年(1732)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。1913年改为水城县。据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24水城通判:“城外有河一道, 自城西分为二,环城流至城东南,复合为一,东流入乱山中。城之得名以此。”另据光绪《水城厅志》载《水城厅城池图说》称:“环城皆山,而胡以水名城濠外四面皆平田也,盛夏雨久,溪流暴涨,则水高数尺,人行路在出没隐见间,而田塍皆没,上下数十里,淼淼然若湖海,此水城所由名也。”
又名见子陵。西汉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墓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6: 南陵 “在霸陵南,故曰南陵”。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,陕县与渑池县界崤山上。崤有二陵,南陵为夏后皋之墓
即今贵州从江县西北停洞乡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 “朗洞铺” 条下: 又有 “停洞铺”等皆戍守处。“停洞” 系侗语音译,意为岩边的寨子。
即今山东成武县西南九女乡。清乾隆《曹州府志》卷1《成武县图》:西南有九女墓。集因九女墓为名。道光《城武县志》卷1:九女集在“县西十五里”。
南朝梁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梁安县 (今湖北随州市西南)。北周废。
①明置,属南川县。在今四川南川市西南四十里南平镇。②即今云南禄丰县西南南平关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 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即斡端。今新疆和田市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阿端卫:“其时西域地亦有名阿端者,贡道从哈密入,与此为两地云。”
又名邹家口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下》:龙德三年(923),“王彦章弃邹口复至杨刘”。
西汉置,属信都国。治所即今河北武邑县。东汉属安平国。西晋太康十年 (289) 为武邑郡治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废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冀州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信都郡。唐属冀州,
即今山西石楼县西南义牒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南,左会石羊水,循溪东入,导源穷谷,西流注于河。”
北宋熙宁二年 (1069) 改洋水砦置,属彭水县。在今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龙洋乡(洋水桥)。古镇名。北宋熙宁二年(1069年)改洋水寨置,在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