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宁县

武宁县

①三国吴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北宁县。《水经· 叶榆水注》: “南越王知不可战,却军住武宁县。按 《晋太康记》 县属交趾。” 南齐以后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龙州。贞观六年 (632) 废。

②西晋末慕容廆置,为营丘郡治。治所在今辽宁锦县东大凌河东岸。后废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咸康四年 (338),石虎攻前燕,“营丘内史鲜于屈亦遣使降赵,武宁令广平孙兴晓谕吏民共收屈,数其罪而杀之,闭城自守”。即此。

③北周建德四年 (575) 改源阳县置,为怀德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陵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万州武宁县: “取威武以宁斯地为名。”隋属巴东郡。唐属万州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省入万县。

④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一带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入龙编县。

⑤唐天授二年 (691) 改唐兴县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浦城县。神龙元年 (705) 复名唐兴县。

⑥唐长安四年 (704) 分建昌县置,属洪州。治所在甘罗 (今江西武宁县西二十里石渡乡新华村)。景云元年 (710) 改为豫宁县,后徙治今武宁县北柘林水库库区。宝应元年 (762) 避代宗讳,复名武宁县。宋属隆兴府。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为宁州治,大德八年 (1304) 还属龙兴路。明、清属南昌府。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70年因建柘林水库县治被淹迁今址 (新宁镇)。

⑦北宋政和四年 (1114) 升武宁砦置,为长宁军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。宣和三年(1121) 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北周建德四年(575年)改源阳县置,治今重庆市万州区西南武陵镇。为怀德郡治。隋属巴东郡。唐至元属万州。明属夔州府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废入万县。(2)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改唐兴县置,治今福建省浦城县。属建州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唐兴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西北部,北邻湖北省。属九江市。面积 3507 平方千米。人口34.7万。辖9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新宁镇。西汉海昏县地。东汉建安中分置西安县,治今县西石渡乡西安,属豫章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名豫宁县。南朝陈为豫宁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省豫宁县入建昌县。武周长安四年(704年)分建昌县置武宁县,寓“天下安宁”之意,属洪州。唐景云元年(710年)复名豫宁县,县治迁今石渡乡新华村。宝应元年(762年)复名武宁县,后县治又迁玉枕山前(即柘林水库淹没之古艾镇)。宋属隆兴府。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至大德八年(1304年)曾为宁州治,后直隶龙兴路。明、清属南昌府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隶浔阳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九江专区。1958年迁巾口乡,1960年迁月田,1962年复迁古艾镇。1970年县治被柘林水库水淹迁今址,并改名新宁镇;属九江地区。1983年属九江市。北部幕阜山蟠踞,南面九岭山绵亘;修水横贯县境中部,干流自澧溪镇以下已成柘林水库主体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油菜籽、棉花等,水产养殖业发达,山地富森林。为全国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和省林业、油菜籽、苎麻、茶叶、蚕桑生产重点县。特产宁红茶、猕猴桃、古藤家具。有锑、煤、钨等矿,水力资源丰富,多小水电站。工业有采矿、农机、水泥、罐头、制茶、麻纺、木材加工等。有316国道和柯龙、永武、武靖等公路,柘林水库有客轮通行。罗溪乡庄源村为辛亥革命名将李烈钧故里。县城东郊登高山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和李烈钧将军墓。县北境九宫山是避暑胜地。

武夷山景区示意图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阳岭

    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府:太阳岭在“府东北五十五里。高峻若与太阳齐,逾岭即浦江县界”。

  • 招州

    辽开泰三年 (1014) 以女直户置,属西北路招讨司。治所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东古城。元张德辉 《纪行》 载和林城之北、吾误竭脑儿西有一辽代小故城,应即招州。辽开泰三年(1014年)以女真户

  • 控卡山

    即空卡山。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南。清乾隆《金川琐记》卷2: 控卡山 “绝顶为崇化、懋功两屯分界处,高出云表,虽盛夏积雪逾尺,午后率多大风,人马不能行立,必择五鼓或黎明时过之”。此山旧为大小金川两土司界山,

  • 白旗屯

    即今吉林舒兰市西白旗镇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满族正白旗居此,名大白旗屯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吉林府《屯镇》:北“一百四十五里大白旗屯街”。

  • 俄多勒图站

    又作鄂多尔图台、鄂多。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,即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东三站镇。乾隆《盛京通志》 卷33: 察布齐勒站 “一百里至鄂多尔图站”。

  • 越析诏

    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。在今云南宾川县。开元中为南诏所并。

  • 武鸣县

    1913年改武鸣府置,属广西南宁道。治所即今广西武鸣县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,南宁市区北部、大明山西。属南宁市。面积 3367 平方千米。人口64.5万,86.6%为壮族。辖14

  • 香山场

    ①元置,在今广东珠海市。元 《大德南海志》 卷6有香山场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 香山盐场 “在香山县 (今中山市) 东南一百里香山寨北。《县志》,地名濠潭,明洪武初建,今省”。②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六

  • 西河邑

    夏胤甲所都。《山海经·海外东经》郭濮注引《汲郡竹书》:“胤甲即位,居西河。”或认为即相,也就是今河南安阳市。也有人认为应在今山西西南部,或说在古都安邑附近,即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。有的学者认为应即今夏

  • 勐 (猛) 半

   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。即今云南勐腊县北五十八里勐伴镇。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设勐伴土便委。后亦称勐帕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半” 为巨人脚印,意即有巨人脚印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