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兴县

武兴县

①西晋置,属武平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、北太等省境。南齐后废。

②北魏置,为武兴郡治。治所即今陕西略阳县。西魏改名汉曲县。

③唐天授元年 (690) 改文水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十里旧城庄。因为是武则天之乡里,与太原、晋阳并为京县。神龙元年 (705) 复为文水县。

④唐武则天证圣元年 (695) 析郏城、鲁山二县置,属汝州。治所即今河南宝丰县。神龙元年 (705)改为中兴县,同年又改为龙兴县。

⑤唐置,为羁縻谅州治。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谅山。后废。

⑥即武昌县。唐如意元年 (692) 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作 “武兴县”。


古县名。(1)北魏正始三年(506年)置,治今陕西省略阳县。为东益州及武兴郡治。西魏改汉曲县。(2)武周天授元年(690年)改文水县置,治今山西省文水县东南。因为武则天乡里,故与太原、晋阳并为京县。属太原府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改名文水县。(3)武周如意元年(692年)析河间县置,治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东南。属瀛州。长安四年(704年)属易州,后又属瀛州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改唐兴县。(4)武周证圣元年(695年)析鲁山、郏城二县置,治今河南省宝丰县。属汝州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改中兴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莲花村

    即今浙江衢县东北三十六里莲花乡。民国《衢县志·碑碣志》: “五代时莲开花五色,异香袭人,故称莲花。”

  • 柏杨坝

    亦作白杨坝。在今湖北利川市北五十二里柏杨场。旧属四川奉节县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28: 白杨坝 “在 (奉节) 县南三百里,居民稠密,界接施南。有伏水”。清设外委、把总分防。

  • 彰观山

    在今湖南澧县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澧州: 关山 “相连为彰观山,道书谓之四十四福地”。

  • 旦武汛

    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南三十里。清置汛,有千总驻此。

  • 普集

    即今山东章丘市东二十里普集镇。金置普济镇。后称普集。1984年设普集镇。

  • 榕山

    亦名容山、容子山。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泸州: “嘉熙三年,筑合江之榕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合江县: 榕山在 “县南五里。山高秀,上有芙蓉池,即宋喜熙中筑城处也。俗亦名容子山”。

  • 宝石河

    ①即今黑龙江省宝清县。民国 《吉林新志》 下编: “宝清县,土名宝石河。”②即今湖北通山县东南横石河。为富水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山县: “东南有九宫山,宝石河出焉,下流合于富水。”

  • 夏绥

    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 (787) 置,治所在夏州 (今陕西靖边县西北白城子)。领夏、绥、银三州。元和九年 (814) 增领宥州。中和二年 (882) 号定难军。唐方镇名。贞元三年(787年)置,治夏州(

  • 蒲昌海

    又名盐泽、泑泽。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 “其河有两原: 一出葱岭山,一出于阗。……东注蒲昌海。蒲昌海,一名盐泽者也,去玉门、阳关三百余里,广袤三百里。其水亭居,冬夏不增减。”古湖

  • 云南郡

    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析永昌、益州、越巂三郡地置,属庲降都督。治所在弄栋县(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)。辖境在今滇西北,约当今楚雄市以西,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北,澜沧江以东,金沙江以南地区。西晋属宁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