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桐柏山

桐柏山

①在今浙江天台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98台州宁海县: 桐柏山,“ 《登真隐诀》 云: 其山八重,四面视之如一,金庭不死之乡,方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天台县: 桐柏山在 “县西北二十五里。天台之支山也。故天台也兼桐柏之名”。

②又名丹池山、金庭山。在今浙江嵊县东南七十二里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会稽郡剡县 “有桐柏山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6越州剡县: 桐柏山,“ 《灵宝经》 云: 上有桐柏合生,下有丹池、赤水。南岳真人云: 越有桐柏之金庭,吴有勾曲之金陵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绍兴府: 桐柏山 “天宝六载改为丹池山”。

③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导淮自桐柏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平氏县: “ 《禹贡》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,淮水所出。” 《水经· 淮水》:“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,东北过桐柏山。” 《禹贡锥指》: “大复、胎簪皆其支峰,《禹贡》 则总谓之桐柏也。”

④一名西山。在今湖南临武县西二十里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 “武溪水出临武县西北桐柏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 引 《临武县志》: “桐柏山西界蓝山,直接九疑之麓,山势险绝,雄据百余里。溪洞深杳,僚民耕猎其间。地近广西,山气严凝,春犹积雪。”


(1)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北。有紫霄、翠微、玉泉、卧龙、莲花、华林、玉女、玉霄、华顶九峰。三国吴赤乌二年(239年)葛元于此炼丹。唐景云时司马承祯于此建桐柏宫,宋张紫阳来山修道创紫阳派,遂为道教东南圣地,是七十二福地之一。1973年桐柏水库蓄水,宫址沉于水底。(2)在河南、湖北两省边境。西北—东南走向,与大别山断续相连。为河南、湖北界山,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。山体由片麻岩、片岩和花岗岩构成。海拔400~800米。主峰太白顶,海拔1140米(在河南桐柏县西),为淮河源地。高峰田王寨,海拔1018米。生态环境保护较好,盛产中药材。银和天然碱储量丰富。有太白顶、水帘洞、桃花洞、云台禅寺等胜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宁铺

    即今四川长宁县(旧名安宁镇,今名长宁镇)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长宁县:安宁铺“在县(旧城)东北五十里”。

  • 茹溪

    俗名小溪。在今四川巫山县北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 庄辛谓楚襄王曰: “蔡灵侯之事,因是以南游乎高陂,北陵乎巫山,饮茹溪流,食湘波之鱼。”注: “茹溪,巫山之溪。”古水名。战国楚水。在今湖南省慈利县西南

  • 蔡甸镇

    旧名蔡店。即今湖北武汉市西北蔡甸区蔡甸镇。1949年汉阳县徙治于此。1992年为蔡甸区驻地。

  • 三屯河

    ①即今吉林辉南县南辉发河支流三统河。《清一统志:吉林一》:图们河“在(吉林)城南五百里。又三屯河在城南四百八十里。源俱出纳噜窝集,东北流会雅吉善河为辉发河”。②亦名罗克伦河。在今新疆昌吉市西。清徐松《

  • 铜城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天长县。即今安徽天长市北四十八里铜城镇。西汉吴王刘濞在此冶铜铸币,并筑土城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军: 铜城镇 “在天长县西北四十五里。汉吴王濞有大铜山,即山铸钱,后因名镇”。②北宋置,

  • 莫端哈沙图卡伦

    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西南平原。何秋涛 《朔方备乘》 卷10 《北徼喀伦考》 作 “穆敦哈萨图”; 西清 《黑龙江外纪》 卷2作 “墨敦哈沙图”。

  • 历陵县

    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德安县东。晋改属鄱阳郡,南朝宋元嘉初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西省德安县东。属豫章郡。晋改属鄱阳郡。南朝宋元嘉初废入柴桑县。

  • 定结宗

    即今西藏定结县东北定结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: 定,岛也。结,长也。水中有山,山上建城,故名。” 1960年与康巴宗、金龙谿合并设定结县,驻江嘎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

  • 曹水

    一名好阳河。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好阳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曹水 “出南山,北径曹阳亭西。其水西北流入于河”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 “周文败,走出关,止次曹阳。” 《索隐》: “小颜云,曹水之阳也。其水

  • 凤冈墟

    ①即今江西南康县东北四十里凤岗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8:南康县东北有凤冈墟。②即今江西临川市南二十里崇冈乡。清同治《临川县志》卷1下:九都有凤冈墟。③即今江西崇仁县南相水西岸相山镇。清置巡司于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