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阳县
①西汉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即今陕西麟游县西北招贤镇。西晋废。
②西魏改汧阴县置,为陇东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陇县东南十六里。北周明帝二年(558)迁治今陇县城。大象二年(580)复名汧阴县。
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。两汉属右扶风,三国魏属扶风郡。西晋废。(2)西魏改汧阴县置,治今陕西省陇县东杜阳镇。为陇东郡治。北周明帝二年(558年)移治今陇县,复名汧阴县。
①西汉置,属右扶风。治所即今陕西麟游县西北招贤镇。西晋废。
②西魏改汧阴县置,为陇东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陇县东南十六里。北周明帝二年(558)迁治今陇县城。大象二年(580)复名汧阴县。
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北。两汉属右扶风,三国魏属扶风郡。西晋废。(2)西魏改汧阴县置,治今陕西省陇县东杜阳镇。为陇东郡治。北周明帝二年(558年)移治今陇县,复名汧阴县。
在今湖北京山县北三十九里。原名小焕岭。又名唤岭。1940年中国共产党豫鄂边区党政军机关迁此,改名小花岭,意为革命之花。后在此建立新四军第五师。
南宋咸淳九年 (1273) 置,治所在清河县 (今江苏淮阴县西南)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废。南宋咸淳九年(1273年)置,治清河县(今江苏淮安市清河区东旧大清河口)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废
①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凤阳府凤阳县:“西古城在府治东十八里临淮之西,盖南北相争时军垒也。”②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北八里,即临淄故城。稍东又有东古城。③在今云南澄江县西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
元建,为汪古部赵王府所在地 (赵王城)。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鄂伦苏木(阿伦斯木) 古城。《元史· 成宗纪》: 大德九年(1305),“以黑水新城为靖 (静) 安路”。
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6清丰县: 黄龙潭 “约二十余顷,在断堤之间。盖皆决河之余浸矣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嘉荫县南、萝北县北之嘉荫河。清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有查衣河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4:札伊河“一作折温河,又作嘉荫河,《提纲》作查衣河,《盛京志》作寨河,《纪略》作宰河。蒙古语寨,方才也。《金
即今福建南平市北房村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: 房村口在 “府北五十里,与建宁府接界。自建宁而下者,至此为水陆会集之道,傍山临溪,据险而守,足为府境之保障。由此而南,则支径旁通,难于控御矣。
①吴越国都城内城门之一。在今浙江杭州市吴山下鼓楼遗址。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13载: 朝天门“规石为门,上架危楼,楼基叠石,高四仞有四尺,东西五十六步,南北半之。中为通道,横架交梁,承以藻井,牙柱壁立三十
旧名古鄯堡。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巴暖三川营“旧名古鄯堡……城周二里有奇。本朝设守备驻防”。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南方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北陆斡镇卢村。贞观八年(634)属澄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上林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东北。属澄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