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城街
即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里木城镇。古为南安县驻地。民国《四川省县乡镇概况图》:夹江县西北有木城乡。相传明末清初城垣大毁。以木栅为城,因名。镇北有庞坡洞磨崖造像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龙陵县西南端,南隔怒江与缅甸相望。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90。初为原始森林,居民以木栅围村防兽而得名。俗称平安山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薯类、甘蔗、茶叶、胡椒、花生等。为县南部农贸集市。附近森林中有熊、麂子、猴等。有公路北接昆瑞公路。有渡口可通缅甸。
即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里木城镇。古为南安县驻地。民国《四川省县乡镇概况图》:夹江县西北有木城乡。相传明末清初城垣大毁。以木栅为城,因名。镇北有庞坡洞磨崖造像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龙陵县西南端,南隔怒江与缅甸相望。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90。初为原始森林,居民以木栅围村防兽而得名。俗称平安山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薯类、甘蔗、茶叶、胡椒、花生等。为县南部农贸集市。附近森林中有熊、麂子、猴等。有公路北接昆瑞公路。有渡口可通缅甸。
在今云南建水县南,红河北岸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设掌寨。
在今天津市区及宝坻、宁河县境。清同治《续天津县志》卷7: “天津有七十二沽之名,实只二十一沽。曰丁字沽、西沽、东沽、三汊沽、小直沽、大直沽、贾家沽、邢家沽、咸水沽、葛沽、元沽、草头沽、桃源沽、盘沽、四
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即今山西屯留县西北余吾镇。东汉建武七年(31)徙封栎阳侯景丹子尚为余吾侯于此。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屯留县城西北余吾镇。属上党郡。东汉建武时改置余吾侯国。
东汉永初六年(112)置,在今四川会理县境。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永初六年春,“诏越巂置长利、高望、始昌三苑”。为牧马之所。
即奄遏下水海。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。《三朝北盟会编》 引 《燕云奉使录》 作 “昂阿下水”。
(嶽) 即今陕西华阴市南十里华山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西巡狩,至于西岳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舜“巡守至西岳。西岳,华山也”。华山的古称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八月西巡守,至于西岳。”《尔雅·释山》:“华山为
即今湖南株洲县(渌口镇)南五十里王十万乡驻地。唐于此置花石戍。
①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南四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善化县:关山“叠峰峭拔,有如城壁,中间道路仅通一车,谓之龙回关”。唐末置龙回关于此。②在今湖南津市市西侧澧水南岸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澧阳县“有关山”。
①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资阳县:九泉山“在县东北。万历中,奢崇明作乱, 自泸、叙而西,败官军于此,遂薄成都。或云:山与资县接界”。②在今甘肃礼县北。清乾隆《直隶秦州新志》卷2礼县
又名螺山、螺盘山。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红螺山“在怀柔县北一(应作二)十里。高二百余仞,下有潭,潭中尝有二螺,色殷红,夕吐光焰,土人异之, 因以名山”。今仍名红螺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