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晴隆县

晴隆县

1941年改安南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。清咸丰 《兴义府志》 卷11载: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,“崔巍峭拔,为县治诸山之祖脉”。俗呼为晴龙山。县以此山得名。


在贵州省西南部。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1325平方千米。人口27.4万,有汉、布依、苗、黎、彝、仡佬、水等民族。辖7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莲城镇。唐置来南县,属羁縻琰州。南诏、大理属于矢部。元属普安路总管府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尾洒卫,旋废卫;二十三年复置卫,改名安南卫,治江西坡(今普安县东),隶贵州都司;二十五年卫治徙尾洒堡即今县城莲城镇。万历四年(1576年)至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永宁州治于此,卫、州同城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裁安南卫改置安南县,属安顺府。雍正五年(1727年)改属南笼府(后改兴义府)。1913年属黔西道(1914年改贵西道),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41年以城郊晴隆山更今名。1949年属兴仁专区,1952年属兴义专区,1956年属安顺专区。1958年撤县并入普安县,1961年复置。1965年属兴义专区,1982年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地处黔西南山原丘陵北部与黔西高原山地南部。北盘江自北向南为县东部界河,主要支流有麻沙河、西泌河、麻布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玉米、小麦、稻、烟草、油菜籽、甘蔗、花生等。矿产有煤、锑、硫黄、萤石等。工业以有色金属开采冶炼、农机修造、水泥、大理石生产为主。320国道和普新、晴花公路纵横县境。名胜有大厂镇石膏晶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带溪砦

    北宋置,属思恩县。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。《宋史· 地理志》 思恩县: 熙宁八年(1075) “徙治带溪砦”。大观元年 (1107) 于此置溪州。

  • 诃利鸡罗国

    故地有数说:(1)在今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沿岸;(2)在今孟加拉国沿海之巴卡尔甘杰和诺阿卡利地区,或在今梅格纳河西岸,或在今吉大港附近。唐义净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卷下:昙光禅师“南游溟渤,望礼西天,承已

  • 杜罗县

    南齐置,属永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。陈以后废。

  • 那曲

    即喀喇乌苏。今西藏北部怒江上游。“那曲”,藏语意为黑河。藏语意为“诸水汇集之河”。又称热衣曲。雅砻江支流。在四川省西部,理塘县西北部与新龙县南部。源出理塘县城西北沙鲁里山中段的扎勒山北麓,东南流至正沟

  • 呷竹寺

    即今四川松潘县南镇坪乡南甲竹寺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呷竹寺土千户。

  • 英果寨

    北宋元丰三年 (1080) 置,设巡司。在今福建尤溪县西。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自尤溪县徙置于今德化县西北汤头乡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复还旧址。北宋元丰三年(1080年)置,在今福建省大

  • 文渊

    即文渊县。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北同登县。《清史稿·越南》:光绪十一年(1885),冯子材大败法国侵略军于镇南关,随即“率兵攻文渊,法军弃城走。诸军三路攻谅山”。

  • 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一年 (前484),“公会吴子伐齐。五月,克博”。即此。秦置博阳县。古邑名。春秋齐邑。即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县。《左传》哀公十一年(前484

  • 红心镇

    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南部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红心,人口 6400。原为南京至北京驿道站。相传元末红巾军核心部曾驻此,故名红心铺,简称红心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于此置红心驿,设

  • 卡尔布拉

    在今新疆阿合奇县西南哈拉布拉克乡。清光绪《新疆四道志》:乌什“卡拉布拉卡,在城西四百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