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东岸白渡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嘉应州图:州东北有白渡墟。
即今河南镇平县西二十四里晁陂镇。清康熙《南阳府志》 卷2 《驿铺》: 镇平县西有晁陂铺。
亦作卡巴山。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 卷62: “卡巴山产金。《于阗乡土志》,在县东南一千二百余里枚勒卡恰克勒山西北,即小金厂。谨案: 《洪图》 作阔帕,或作卡拔。”
又作弗提斤。即明弗提卫治所。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西古城。《明太宗实录》卷155:永乐十二年(1414)九月戊子,“上闻弗提斤六城之地肥饶,命指挥塔失往治弗提卫城池。令军民咸居城中,畋猎孳牧从其便”。后废
在今黑龙江省孙吴县东北黑龙江西岸。清西清 《黑龙江外记》 卷2: “黑龙江城……,东南百里德文苏苏、富鲁苏苏。”
在今福建尤溪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延平府尤溪县: 赖岩在 “县西北三十五里。其上怪石万数,巨者如屋,绵亘可三里,宛然一洞府也。洞口缘梯而上,石室联属,皆有窦如户,其中流泉、石牖可以聚众”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庆远府置庆远安抚司, 十六年改为庆远路, 大德元年(1297)改置庆远南丹安抚司,属湖广行省。治宜山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、环江、河池、南丹、天峨、东兰、凤山
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 崔镇 “在桃源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河防考》: 桃源县黄河北岸千总驻扎崔镇”。村名。在江苏省泗阳县西北部、京杭大运河东岸。属众兴镇。人口700。宋名崔野镇,简称
①北周建德六年(577)改南广州置,治所在襄城郡(治今河南襄城县)。隋大业三年(607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②隋大业二年(606)改伊州置,治所在汝原县(今河南汝州市)
在今浙江海宁市西南岩门山。南宋设盐场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