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科副安抚司
清雍正七年 (1729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西南正科乡。宣统三年(1911) 改流。
清雍正七年 (1729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西南正科乡。宣统三年(1911) 改流。
在今四川安县西南睢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安县: 睢水关在 “县西四十里。南去汉州绵竹县四十五里。《志》 云: 关面山负水,平衍饶沃,其西三十里名绵水堡”。
北魏置,属东恒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西北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北。属东恒农郡。北周废。
①秦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揭阳市西北。以在揭阳岭之南为名。西晋废。北宋宣和三年(1121) 复置,属潮州。南宋绍兴二年 (1132) 又废。八年 (1138) 复置,移治玉窖村 (今揭阳市)。元属
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羁縻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北宋置,属聊城县。即今山东聊城市东南四十里王官庄。古镇名。金置,在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博州聊城县有王馆、武水二镇,即此。
战国蔡都。在今湖南常德市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 庄辛对楚王曰,蔡辛侯 “左抱幼妾,右拥嬖女,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,而不以国家为事”。古邑名。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带。战国时为蔡国都城。一说即上蔡。《战国策·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《唐会要·大羊同国》:“大羊同,东接吐蕃,西接小羊同,北直于阗。……至贞观末,为吐蕃所灭”,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之拉达克地区。隋唐之际地当中亚南北交通要道。汉籍所称
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南赤坎镇。明、清置松柏巡司于此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红河县北部、勐龙河北岸。勐龙傣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10。傣族语“勐”为地方,“龙”为大,意即“大地方”,因依山临河处小坝子,较开阔,故名。产稻、甘蔗、香蕉等。县糖厂驻此。有公路接红
即狼汤渠。战国、秦汉间鸿沟。《通典》卷177州郡七引 《坤元录》: “ (汴渠) 一名莨荡渠,今名通济渠,首受黄河,《汉书》 有荥阳漕渠,如淳曰今砾溪口是也。自宋武北征之后,复加湮塞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