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息县

新息县

①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新息县注引孟康曰: “故息国,其后徙东,故加新云。” 魏晋为汝南郡治。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: 南新息县治所即原新息县,先后为汝南郡、西豫州、淮州治。北新息县治在今新息县东。北齐废北新息县入南新息县,复名新息县,为东豫州治。北周及隋初为息州治。大业初为汝南郡治。唐属蔡州。金为息州治。蒙古至元三年 (1266) 废入息州。

②南朝梁置,属汝阳、弋阳二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南。北齐废。


古县名。(1)本春秋息国。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息县。属汝南郡。晋为汝南郡治所。南朝宋分置南北二县:南新息县治原新息县,先后为汝南郡及东、西豫州、淮州治所;北新息县治今河南省息县东,北齐并入南新息县,复名新息县。为东豫州治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废入息州。(2)南朝梁置,治今安徽省阜南县南,属汝南郡。北齐时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罗镇

    金置,属河阳县。即今河南孟县北二十里罗状村。

  • 五堰

    又名鲁阳五堰。唐景福元年(892)台濛筑。在今江苏高淳县东。《新唐书·杨行密传》:“孙儒围行密宣州,凡五月不解。台濛作鲁阳五堰,拖轻舸馈粮,故行密军不困,卒破孙儒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7建康府:银淋堰,

  • 祭城

    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长垣县 “有祭城”。

  • 峡州府

    元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 朱元璋改峡州路置,治所在夷陵县 (今湖北宜昌市)。同年九月降为峡州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改峡州路置,治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、宜都、长

  • 雷洄滩

   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沅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沅陵县 “沅江” 条下: 雷洄滩 “以江流触石,其声如雷也”。

  • 石门堡

    ①故石门峡东塔之嘴。北宋元符元年(1098)建筑,赐名,属怀德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黄铎堡乡西。金废。②北宋政和七年(1117)置,属震武军。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境。③南宋置,属泸州。在今四川纳溪县

  • 真宁堡

    亦作真景堡。明置,属永昌卫。在今甘肃永昌县东二十里东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永昌卫 “乐善堡” 条下: “又真宁堡在卫东二十里。真宁驿亦置于此。”

  • 秦凿渠

    即灵渠。在今广西兴安县西,为沟通湘江与漓江之运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162兴安县: “秦凿渠在县南二十里。本漓水自柘山之阴西北流,至县西南合零渠。五里始分为二水。昔秦命御史监禄自零陵凿渠至桂林。”

  • 第巴达克匝

    即达孜宗。治今西藏达孜县东北达孜。

  • 化城山

    在今四川巴中市南三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9化城县:“以县南三里化城山为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