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文水县

文水县

隋开皇十年(590)改受阳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文水县东十里旧城庄。《元和志》卷13文水县:“因县西文谷水为名。”大业三年(607)属太原郡。唐初属并州,天授元年(690)改为武兴县,神龙元年(705)复为文水县,开元中属太原府。北宋元符间移治今文水县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中部、吕梁山东麓、汾河西岸。属吕梁市。面积1064.4平方千米。人口41.6万。辖7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。西汉置大陵县,属太原郡。东汉、魏、晋因之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废,于大陵城南置受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名为文水县,以境内文峪河得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文水县“因县西文谷水(即文峪河)为名”。县治在今县东旧城庄,属太原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属汾州;贞观元年(627年)属并州;天授元年(690年)改文水县为武兴县;神龙元年(705年)复为文水县。北宋元符年间县治移至今址,属太原府。金因之。元属冀宁路。明、清属太原府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汾阳专区,1952年属榆次专区。1954年属晋中地区。1958年汾阳、文水、交城三县并称汾阳县。1960年复为原制。1971年属吕梁地区。2003年属吕梁市。地处太原盆地西南部,汾河、文峪河、磁窑河、三道川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高粱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棉花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石灰石、云母、石膏、钾长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、焦化、造纸等。307国道、文祁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武则天圣母庙、隐唐洞、狄青庙、上贤新石器遗址等。建有刘胡兰烈士纪念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药 (藥) 州

    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建州置,治所在安遂县 (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、罗定及广西岑溪等三县市部分地。十八年 (644) 废。

  • 土桥汛

    即今湖南临武县东南土桥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临武县图:县南有土桥汛。

  • 湖光岩

    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遂溪县: 湖光岩 “在县东南七十里。本名净湖岩。湖畔峰岭壁立,瞰湖为岩,其在湖西绝壁中者曰白云岩,宛如城门。其前湖水澄澈,人迹罕至。宋建炎中,丞相李

  • 武头山

    在今江西宁都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2赣州: 虎头山 “在宁都县。初名虎头,后避唐讳,改为武头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宁都县:武头山在 “县东四十里。发脉闽中,盘据数十里”。

  • 台源市

    即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北二十一里台源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 “阴坡市”条下:“又台源市,一名紫霞市,在(衡阳)县西五十里。”

  • 岔河集

    即今河北霸州市西十五里岔河集乡。明嘉靖《霸州志·舆地志》 市廛有“汊河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霸州图:西有汊河集镇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霸州市区西部。岔河集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600。处蜈蚣河畔,

  • 大虎山

    即今辽宁黑山县南大虎山镇。京奉铁路在此有支线(大通支线)通至通辽。

  • 笙竹岐

   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阴县 “锡江砦” 条下: 笙竹岐 “世传舜采笙竹于此。今为笙竹驿”。

  • 白沙墟

    ①即今广东台山市西白沙镇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:新宁县(今台山市)有“白沙墟”。②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南白沙镇。清同治《韶州府志》卷11曲江县有“白沙墟”。③即今广西阳朔县西北十里白沙镇。民国《阳朔县

  • 怀政郡

    北齐置,属西汾州。治所在昌化县(今山西离石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县地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)改离石郡。北齐置,治离石镇(天保三年〔552年〕改为昌化县,今山西吕梁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吕梁、柳林、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