振州
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临振郡置,治所在宁远县 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延德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振州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南部地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 改名崖州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以临振郡改置,治宁远县(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三亚市和保亭、乐东二县部分地区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延德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振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又改名崖州。
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临振郡置,治所在宁远县 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延德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振州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南部地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 改名崖州。
唐武德五年(622年)以临振郡改置,治宁远县(今海南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三亚市和保亭、乐东二县部分地区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延德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振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又改名崖州。
元至正间改龙州元帅府置,属广元路。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武都镇。明洪武六年(1373)改为龙州。
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建东县治此。
即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。明、清时与猛缅、猛撒合称 “三猛”,设土巡检司,属孟缅长官司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》 卷9: “州境有三猛蛮,即猛缅、猛猛、猛撒也。猛猛最强,部落万人,时与二猛为难
1943年由兴安东、西、南、北四省合并设置,驻王爷庙(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)。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废。
即今黑龙江桦川县东北万里和通。为辽五国部之一越那笃的活动中心。元改置为脱斡怜万户府。
在今四川巫山县南隔江一里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 “隔江南陵山极高大,有路如线,盘曲至绝顶,谓之一百八盘,盖施州正路。黄鲁直诗云: ‘一百八盘携手上,至今归梦绕羊肠’,即谓此也。”又称向南山。在重庆市巫
十六国前凉置,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。《晋书· 吕光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年(385),金城太守尉祐在允吾叛,光遣“姜飞又击败祐众。祐奔据兴城,扇动百姓,夷夏多从之”。即此。
今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鄂毕河上游支流比亚河捷列茨耶湖东南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科布多》:阿勒坦绰尔“在科布多城北,阿勒坦淖尔乌梁海东北。……巴什库斯河、阿斯巴图河俱出阿勒坦淖尔乌梁海旗,合北流潴焉”。
春秋许地。在今河南许昌县境。《左传》:成公四年 (前587),“郑伯伐许,取鉏任、泠敦之田”。
商王朝自盘庚至纣的都城。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“ 《竹书纪年》: 自盘庚徙殷,至纣之灭,七百七十三年,更不徙都。”(1)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。商王朝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