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怀宁县

怀宁县

①东晋义熙中置,为晋熙郡治。治所即今安徽潜山县。隋为同安郡治。唐为舒州治。南宋嘉定十年(1217)迁治皖口(今怀宁县东北山口乡),端平三年(1236)迁治罗刹洲(今贵池市西六十里),后又迁治宜城(今安庆市),为安庆府治。元为安庆路治。明为安庆府治。清时兼为安徽省治。民国初安庆道亦驻此。1951年迁今治(石牌镇)。

②西魏废帝二年(553)置,为怀昌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西。北周天和五年(570)改为怀昌县。

③金正大三年(1226)升怀宁寨置,属绥德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子洲县南淮宁湾乡附近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)省入清涧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置,治今陕西省西乡县西。为怀昌郡治。北周天和五年(570年)改名怀昌县。(2)金末升怀宁寨置,治今陕西省绥德县西南。属绥德州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安徽省西南部、长江北岸。属安庆市。面积 1516 平方千米。人口78.7万。辖16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高河镇。汉为皖县地,东晋安帝置怀宁县,取意“怀宁兹土”,治今潜山县梅城镇,为晋熙郡治。南宋景定元年(1260年)移治宜城,即今安庆市,为安庆府治。元为安庆路治。明、清为安庆府治。1914年属安庆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区。1951年安庆设市后,县治迁至石牌镇。1952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区。1959年怀宁、望江二县合并为怀望县,1961年恢复二县。1971年属安庆地区。1988年为安庆市辖县。1998年迁治高河镇。地处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,除东南部沿江一带为冲积平原及皖河两岸多圩区外,其余大部分为丘陵地区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油菜籽、棉花为主,并产茶叶及柑橘等水果。水产鱼、蟹、菱、藕及水禽。矿产有铜、银、铝土、锌及大理石、硅灰石等。工业有水泥、机械、建材、食品加工等厂。特产顶雪贡糕、贡面。合安铁路及合安、高界、月北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黄龙乡新石器及商代文化遗址、洪镇汉代冶铁遗址和金鸡戏神碑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编县

    西汉置,属交趾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仙游县东。东汉为交趾郡治。三国吴黄武五年(226)又为交州治。隋移治仙游附近,大业初属交趾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龙州治,贞观元年(627)属交州。唐末废。古县名

  • 阊门滩

   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南宁河上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祁门县: “西南十三里有阊门滩,善覆舟。旻开斗门以平其隘,号路公溪。后斗门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04祁门县: 阊门滩 “在县西南一十里。夹滩两岸有大坛

  • 一迷河

    即移里闵河。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饮马河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116:一迷河“在开原城北四百里。源出艾河北山,北流合一秃河, 入松花江”。

  • 港头水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临湘县: “港头水在县南十五里。源出巴陵县东北九十里之石佛岭,流入县南五里之白泥湖,又东北接县东五里之连家湖,引流为清江口,达于江。”

  • 夷山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夷陵县故城“应劭曰:‘夷山在西北’。盖因山以名县也”。

  • 北村

    在今山西潞城县西北。1940年春夏间朱德总司令和八路军总部曾驻此。

  • 北舍县

    一作北社县。元置,属永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昭觉县南老城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碧舍县。古县名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置,治今四川省昭觉县。属罗罗斯宣慰司。明初改为碧舍县。

  • 秦海

    指今新疆博湖县东博斯腾湖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 延光二年 (123),敦煌太守张珰上书陈三策,以为北虏呼衍王常展转蒲类、秦海之间,专制西域,共为寇钞”。

  • 山尾溪

    在今广东饶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饶平县:山尾溪水“在县(今三饶镇)东九十里程洋冈下。宋绍圣中凿冈北畔为溪,接上流诸水东行,会水寨溪入于海”。

  • 平望镇

    北宋置,属吴江县。即今江苏吴江市南四十五里平望镇。元、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吴江市中部、京杭运河与太浦河两岸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望,人口1.4万。原名平望驿,《平望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