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门镇
清置,属莆田县。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忠门镇。
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部、笏石半岛中部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忠门,人口900。唐林蕴,旌表“忠烈”,其后代居此,故名。1949年设忠门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产甘薯、稻、花生、龙眼、柑橘。有海上捕捞和滩涂养殖业,盛产蛏、蛎、蛤、紫菜、海带、对虾。矿产有硅、镍、磷、花岗石。有饮料、印染等厂。有公路接五秀公路。古迹有莆禧城、东吴塔。
清置,属莆田县。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忠门镇。
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部、笏石半岛中部。面积32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忠门,人口900。唐林蕴,旌表“忠烈”,其后代居此,故名。1949年设忠门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产甘薯、稻、花生、龙眼、柑橘。有海上捕捞和滩涂养殖业,盛产蛏、蛎、蛤、紫菜、海带、对虾。矿产有硅、镍、磷、花岗石。有饮料、印染等厂。有公路接五秀公路。古迹有莆禧城、东吴塔。
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(林东镇)南波罗城。辽契丹阿保机神册三年(918)建,初名皇都,后改称上京,府名临潢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上京临潢府:“城高二丈, 不设敌楼, 幅员二十七里。……其北谓之皇城,高三丈,
即今河北东光县西南连镇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》:连窝镇“在吴桥县西北四十里卫河东岸。西南去景州四十里,东北去东光县十八里,为三州县接界处”。古镇名。即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连镇乡。旧设连窝水驿。
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北、九台市东之大黑山山脉。民国《吉林新志》:永吉县有土门岭。向为吉林、长春间往来要冲,层峦叠嶂、绵亘数十里,越山通行处,山势夹道为门,故名。岭西为土门岭镇。
北周改鲁阳郡置,治所在鲁山县(今河南鲁山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南朝宋建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6鄂州:头陀寺“在清远门外,黄鹄山上。宋大明五年建。自南齐王中作寺碑,遂为古今名刹。黄太史诗有:‘头陀全盛时,宫殿梯空级’之句”。
南齐置,为齐熙郡治。治所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义熙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。为齐熙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义熙县。
在今安徽寿县西南淮河南岸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南朝陈太建五年(573)十月,“丁未,齐兵万人至颍口,樊毅击走之。辛亥,齐遣兵援苍陵,又破之”。即此。
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置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,简称陕西行省或陕西省。治所在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、四川二省全境、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。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
又名龚城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,故老传说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共城“一作龚城。《志》云:在今县东北五十里”。
又名上淡水溪。在今台湾省本岛北部。源出大霸尖山东侧,曲折北流,经台北市区,至淡水港入海。《清一统志· 台湾府》: 上淡水溪 “在彰化县东北上淡城西。《旧志》: 源出东北界大山中,深十余寻,缘岸皆古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