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道将池
亦名南池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十五里七里镇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阆中县: “彭道将池在县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86 阆中县: 彭道将池,“ 《郡国志》 云: 彭道鱼池在州西南。《四夷述记》云: 州东南池,东西二里,南北约五里。州城西南十里有郭池,周约五十亩。二池与 《汉志》 注相符”。自汉以来,建堰引水溉田,唐末以后逐渐成平陆。
亦名南池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十五里七里镇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阆中县: “彭道将池在县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86 阆中县: 彭道将池,“ 《郡国志》 云: 彭道鱼池在州西南。《四夷述记》云: 州东南池,东西二里,南北约五里。州城西南十里有郭池,周约五十亩。二池与 《汉志》 注相符”。自汉以来,建堰引水溉田,唐末以后逐渐成平陆。
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,接浙江临安县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乾化三年(913),“吴行营招讨使李涛帅众二万出千秋岭,攻吴越衣锦军(今浙江临安县)。千秋岭道险狭,钱传瓘使人伐木以断吴军之后而击之,
在今江西上饶市西南十里。为上饶集中营旧址之一。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杀害了许多抗日战士和爱国志士,英雄的鲜血洒遍茅家岭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这里建有纪念碑和陈列馆。村名。在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南郊。属茅家
北宋置,属辰州。在今湖南沅陵县北二十里。熙宁九年(1076)废。元置巡司于此。
南宋绍兴二年(1132)置,属长溪县。即今福建福安市南白沙。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南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改属贵阳府。清以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在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。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废。
亦作石老人咀。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南。大石兀立海边,上锐而下丰,自西北望之,伛偻如老人。内有石老人山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4《墩堡》:敖山卫有石老人。村名。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西部。属中韩街道办事处
在今宁夏中卫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中卫 “马槽湖” 条下: 蒲塘 “塘中多产蒲草,因名。下流亦注于河”。
①又名夷邑。春秋陈地。即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七十里城父集。后入楚,曾为许国都。《左传》: 昭公九年 (前533) 二月,“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,实城父”。即此。汉置城父县。②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宝丰县东。《左
在今湖南湘阴县北,湘江之要隘。《梁书·元帝纪》:承圣二年(553),王僧辩率军讨陆纳,三月“丙子,贼将吴藏等帅兵据车轮,……夏四月丙申,僧辩军次车轮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湘阴县:车轮洲“今洲圮于
即今青海都兰县西南阿拉克湖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“柴达木河出河源北托逊淖尔,西流至西拉珠尔格塔拉,阿拉克淖尔水东来入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