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江县

平江县

五代楚改昌江县置,属岳州。治所即今湖南平江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)升为平江州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县,属岳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在湖南省东北部汨罗江流域,与湖北、江西两省交界。属岳阳市。面积 4118 平方千米。人口99.7万。辖15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汉昌镇。西汉为罗县地。东汉建安中孙权析罗县东境置汉昌县,治今安定镇金铺观,属长沙郡。三国吴黄龙元年(229年)改名吴昌县。南朝梁属岳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省入罗县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废罗县,为湘阴县地。景龙元年(707年)析湘阴县置昌江县,治今金铺观,后移治今大桥乡中县坪,属岳州。天宝初属巴陵郡,乾元初复属岳州。元和四年(809年)迁治于今汉昌镇。五代唐同光中因避讳改称平江县。“以诸水合流无奔溃得名”(明隆庆《岳州府志》)。《郡县释名》湖广卷上:平江县“郡志云:昌江、纯江诸水合流,至此无奔溃,始平而入江,故曰平江”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为州,属岳州路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复降为县,属岳州府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长沙专区,1952年属湘潭专区。1964年属岳阳专区,1968年属岳阳地区,1986年属岳阳市。地处湘东山地北部,地形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占全县总面积80%以上。汨罗江及支流两岸有谢江、木瓜水、仙江、钟洞水、黄金水、昌江流经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主要有大豆、油菜、小麦、麻、茶叶等。森林资源丰富,覆盖率达50%以上,以松、杉、竹、油茶为主。盛产茶叶、蜂蜜和中药材白术。矿产有金、铅、锌、长石、花岗石、云母等。工业有农机、机械、机电、竹木制品、建材、棉织、制茶、酿造等。交通以公路为主,有106国道和平汝、岳平、长平、平修等干线。汨罗江通航。纪念地有平江起义旧址和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。名胜古迹有梧桐山、道岩、杜甫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陆广河砦

    即今贵州修文县西北六广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贵阳府“新添关”条下:“陆广河砦,在府西北百二十里。有陆广河巡司,陆广驿亦置于此。”

  • 石正墟

    即今广东平远县西南石正镇。清设石正墟汛。

  • 讹答剌城

    即讹打剌城。西辽属地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西北帖木儿附近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十四年(1219)六月,“西域杀使者,帝率师亲征,取讹答剌城,擒其酋哈只儿只兰秃”。

  • ①一作诗。周代国名。妊姓。春秋时为鲁所灭。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三年 (前560),鲁 “取邿”。即此。现传有 《邿伯鼎》、《邿遣��》 等为邿国彝器。 西

  • 东安郡

    ①三国吴黄武五年(226)分丹阳、会稽、吴三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浙江富阳市北十八里。辖境相当今浙江西北部山区。黄武七年(228)废。②西晋元康元年(291)分东莞郡置,属莒州。治所在盖县(今山东沂源

  • 南新镇

    即今浙江富阳市西北七十六里南新乡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“熙宁五年,省南新县为镇,入新城。”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巡司于此。明初废。(1)古镇名。(1)北宋熙宁年间降南新县置,在今浙江省富阳

  • 比求县

    唐仪凤二年(677)置,属巩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。天宝元年(742)属因忠郡,乾元元年(758)属巩州。后废。

  • 候官县

    即侯官县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即“侯官县”。

  • 普安郡

    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改南安郡置,为始州治。治所在普安县 (今四川剑阁县)。隋开皇三年(583) 废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始州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、剑阁二县及江油市东北地。唐武德元年(61

  • 杨柳镇

    即湟里镇。今江苏武进县西南七十里湟里镇。(1)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偏西南部。面积152.4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柳铺,人口 2390。古为宣城至泾县要道驿铺,以多杨柳得名。1961年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