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常山国

常山国

①西汉景帝五年 (前152) 改常山郡置,治所在真定县 (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以南,曲阳、正定、藁城、赵县以西,内丘以北地区。元鼎三年 (前114) 复为常山郡。东汉永平十五年 (72) 又改为常山国,治所在元氏县(今元氏县西北)。建安十一年 (206) 又改为常山郡。

②又称赵王国。秦亡后项羽封张耳置,治所在襄国 (今河北邢台市)。辖常山、邯郸、钜鹿三郡,相当今河北南部及山东平原、高唐县以西地区。后张耳降刘邦,改封赵王歇,寻为刘邦所灭。


(1)秦亡后,项羽封赵相张耳置,治襄国(即今河北邢台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南部及山东省西北部部分地。后为刘邦所灭。(2)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年)以常山郡改置,治真定县(即今河北正定县南)。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年)改为常山郡。东汉初又改为国,治元氏(即今河北元氏县西),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阜平以南,行唐、赵县以西,临城以北及山西省阳泉、平定等地。三国魏复为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于都斤山

    亦作都斤山、乌德犍山。即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。《周书·突厥传》:“可汗恒处于都斤山,牙帐东开,盖敬日之所出也。”古山名。见于《通典·边防》。又作都斤山(《隋书·北狄传》、《太平寰宇记》)、郁督军山(两

  • 拓塘城

    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: 拓塘城 “有三城,约围一里许,水经其西。相传炀帝幸江都聚粮处也”。

  • 杀狄林

    即杀虎林。在今河北栾城县西北十五里乏马铺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二》 谓杀狄林。

  • 清阳堡

    明置,属三万卫。即今辽宁昌图县东北青阳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三万卫: 清阳堡在 “卫北二十里”。

  • 珥陵镇

    亦作珥村、珥城。即今江苏丹阳市南二十五里珥陵镇。清乾隆二十六年 (1761) 移丹阳县主簿驻此。在江苏省丹阳市南部、丹金溧漕河两岸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珥陵,人口6800。传汉

  • 棠下墟

    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。清道光 《新会县志》 卷4: “墟市” 有棠下墟。

  • 京兆府路

    金皇统二年 (1142) 改永兴军路置,治所在京兆府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、铜川、乾县以南,武功县以东,首阳山、镇安县、社川河以北、以东及河南卢氏县、虢略镇、米阳关等地。蒙古废。金皇统

  • 沙湾市

    即今湖南黔阳县(安江镇)西南三十二里沙湾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黔阳县图:县(旧治在今黔城镇)东有沙湾市。

  • 广乡镇

    北魏置广乡县,隋废为镇。即今甘肃两当县治。北宋至道元年(995)移两当县治此。

  • 维扬

    扬州的别称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淮海惟扬州。” “惟” 一作维。唐刘希夷 《江南曲》: “潮平见楚甸,天际望维扬。” 宋费衮 《梁溪漫志》 卷9: “古今称扬州为惟扬,盖掇取 《禹贡》 ‘淮海惟扬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