岱岳 (嶽)
即泰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北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 “中央之美者,有岱岳。以生五谷桑麻,鱼盐出焉。”
即泰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北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 “中央之美者,有岱岳。以生五谷桑麻,鱼盐出焉。”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茫部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芒布城(今云南镇雄县西南七里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、威信、彝良等县地。十六年(1383)改属四川布政司。十七年(1384)升为军民府。嘉靖五年(
即孟津。在今河南孟县南、孟津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 《晋阳秋》 曰: ‘杜预造河桥于富平津’,所谓造舟为梁也。” 《魏书·孝庄纪》: 永安三年 (530) 十二月,“尒朱兆、尒朱度律自富平津上
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。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且末城(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)。东汉初为鄯善所并。寻复立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(442)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,曾奔且末。北魏末,为吐谷浑所并。
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小市镇,为泸县治。《明史·贺人龙传》:明末,张献忠义军攻占“泸州西北,人龙屯小市厢,隔一水不击”。即此。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白渡镇东南之悦来村。清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1: 悦来墟在 “城东四十里。道光丙申年建,有铺五十余间”。
在今广西灌阳县东北。清有外委戍守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灌阳县:“北有巨岩堡汛。”
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西,对岸为朝鲜境。清张凤台《长白征存录》卷3:“大小冷沟子,改名景和乡。沟与韩国黑河对口。黑河即长津江,为咸兴南道最大之水。”
在今湖北崇阳县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崇阳县:大集山在“县北五里。自通城县龙窖山发脉,历方山、岩头而东至此,诸山崇聚,故县有崇阳之名”。
自今北京市西南良乡 (今属房山区) 至坨里石子山。长16.3公里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 动工修筑,次年建成。
唐、宋乌蛮部落之一。居处中州(今四川雷波县西南雷池乡)。元至元十年(1273)内附,十四年(1277)置中州。大理置,治今四川省雷波县西南瓦岗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置中州,二十二年降为中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