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峒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万州:岐峒“在州西北。岐人所居。岐人又在生黎之外,亦有生、熟二种,居五指山中,历代不宾。黎人惧之。《隋志》所谓㐌也。永乐三年,尝设土官统之,寻革。宏治中,始为‘寇’。正德七年,官军讨之,不克。嘉靖以来,常为寇暴。黄佐曰:黎外有岐,黎所惧者岐也。生岐疆界,由琼抵崖,不过三百余里。自儋达万,不过二日余程。候彼三八月饥荒,分兵四面,开示信义,彼必听从。乘此开路,可立衙门,岐既从而黎伏矣”。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万州:岐峒“在州西北。岐人所居。岐人又在生黎之外,亦有生、熟二种,居五指山中,历代不宾。黎人惧之。《隋志》所谓㐌也。永乐三年,尝设土官统之,寻革。宏治中,始为‘寇’。正德七年,官军讨之,不克。嘉靖以来,常为寇暴。黄佐曰:黎外有岐,黎所惧者岐也。生岐疆界,由琼抵崖,不过三百余里。自儋达万,不过二日余程。候彼三八月饥荒,分兵四面,开示信义,彼必听从。乘此开路,可立衙门,岐既从而黎伏矣”。
在今贵州岑巩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州府: 松园屯山在 “府城北。高大磅礴,为郡之镇”。
又曰算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九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丹徒县: 蒜山 “山多泽蒜,因以为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镇江府: 蒜山,“或以为周瑜与诸葛亮议拒曹操,以其多算,故号算山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北。始建于晋,后经历代重修。现存主要建筑牌楼、山门、大雄宝殿为清代所建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》: 海藏寺 “在武威县城西北十里”。
在今广西横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横州:长寨山“形如执笏,一名将军山”。
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四十七里顾渚村。《茶经·八之出》: “湖州,生长城县顾渚山谷。”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 卷下 “风俗贵茶” 条: “湖州有顾渚之紫笋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94长兴县: 顾渚 “昔吴王夫&
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:云门洞“在万承州(治今龙门镇)南五里。外嶙峋而内宽敞,北广南狭,为往来孔道”。
古名不家水。在今河南郑州市和中牟县境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荥阳郡管城县: “有郑水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9郑州管城县: “郑水,一名不家水。源出梅山。”
在今湖南华容县南五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宝二年(551),湘东王绎遣胡僧佑援巴陵,与侯景将任约遇于芊口,僧祐“潜引兵至赤沙亭”。胡注:赤亭城“三面临水,即胡僧祐所据”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部》 巴
在今四川理塘县北。元为吐蕃等路宣慰司治。明为参卜郎千户所。
唐置,属羁縻悦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