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山丹河

山丹河

①在今甘肃武山县西。源出岷县东城儿峪,东北流经武山县西入渭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宁远县:山丹水“亦来自岷州,流经县西十五里山丹铺,因名”。

②亦作删丹河。黑河支流。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、山丹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 “弱水”条引《甘镇志》:“删丹河在山丹城西。源出祁连山,西流入张掖河,即弱水也。”


黑河支流。在甘肃省中部。因南北纵贯山丹县得名。源出祁连山,西北流经山丹县汇洪水河后,在张掖市北入黑河。长128.7千米。建有李家桥、祁家店等水库。是山丹县、民乐县绿洲主要水源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泉水

   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小黑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武泉水 “东出武泉县之故城西南,水南流又西屈径北舆县故城南,其水又西南入芒干水”。

  • 神树

    ①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英金河南。明永乐十九年 (1421) 命边将置逻骑营于神树之地。正统九年(1444) 命陈怀出古北口,过神树,破福余、全宁,皆此。②即今黑龙江铁力市东神树镇。滨黑铁路有支线(绥神线

  • 汝阳郡

    东晋析汝南郡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汝阳县(今河南商水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晋置,治汝阳县(今河南商水县西南)。辖境不详。北齐废。

  • 河北路

    北宋至道三年 (997) 置,为十五路之一。治所在大名府 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易水、雄县、霸州和天津市海河以南,及山东、河南两省黄河以北的大部。熙宁间分为东、西二路: 东路治所在

  • 西园

    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。为三国魏武所作。曹植《公宴诗》:“清夜游西园,飞盖相追随。”②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留园之西,今名西园寺。为戒幢寺与西花园放生池的合称。始建于元至元年间,初名归元寺。明末改名戒幢律寺

  • 彭女山

    即彭亡山。今四川彭山县东十里之仙女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山县: “有彭女山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74彭山县: “彭女山在县东北十里。《华阳国志》 云: 彭祖冢及祠在此。后汉将岑彭死于此。又名彭亡山,

  • 水口

    ①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南水口镇。清设兴宁营把总驻防。②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下田乡北之水口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2:水口在“县东北一百二十里。宋时于此置水口监。今废”。(1)古地名。又称水口隘。在今广东省兴宁

  • 仓松县

    东汉改苍松县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十六国后凉改名昌松县。

  • 大屯

    ①即今辽宁朝阳县东南东大屯乡。民国《朝阳县志》卷4:“城东南大屯距县九十里。”②即今吉林长春市西南大屯镇。旧南满铁路经此。民国《东北年鑑》:南满铁路有大屯站。③即今云南个旧市东北二十八里大屯镇。清设大

  • 龙门寺

    在今山西平顺县城东北一百三十里石城村附近的龙门山腰,创始于北齐天保年间(550—559)。北宋乾德年间改今名。明、清时曾修葺。现存殿堂廊庑,布局严谨。其中西配殿为五代唐同光三年(925)所建,我国五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