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城县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须昌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。大业初属东平郡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景龙三年 (709) 复置,属郓州。贞元四年 (788) 改为东平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须昌县置,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,属郓州。后属东平郡,唐初又属郓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省。景龙三年(709年)复析须昌县置宿城县。贞元四年(788年)改名东平县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须昌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。大业初属东平郡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景龙三年 (709) 复置,属郓州。贞元四年 (788) 改为东平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须昌县置,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,属郓州。后属东平郡,唐初又属郓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省。景龙三年(709年)复析须昌县置宿城县。贞元四年(788年)改名东平县。
唐天祐二年(905)改阜城县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今河北阜城县。五代唐复为阜城县。古县名。唐天祐二年(905年)朱全忠避父讳,改阜城县置,治今河北省阜城县。属信都郡。五代唐复改阜城县。
①在今江苏江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浦县:龙洞山在“县西二十五里。西接天井山,东连西华山及马鞍山”。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龙洞山“在含山县西南五十里。有诗酬唱”。《方
在今西藏贡嘎县西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贡噶宗。1960年与杰德秀等谿合并设贡噶县,驻热麦。1976年改为贡嘎县。噶,又作嘎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吉雄贡噶学村。1960年与堆、札、隆巴
在今云南云龙县城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龙州:云龙甸在“州(今旧州)东北七十里。甸广衍宜畜牧。有巡司戍此”。
①唐景福二年(893)改将水场置,属建州。即今福建顺昌县。五代闽龙启元年(后唐长兴四年,933)升县并改名顺昌县。②即今四川安岳县东二十里永顺乡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永顺场“即岳庆桥。在治东二十里
在今四川通江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通江县:马鞍寨在“县东七十里”。
辽置,为渌州治。治所即今吉林临江市。后废。古县名。辽改渤海神鹿县置,即今中国吉林省临江市与朝鲜交界处鸭绿江南岸地区。为渌州治。金废。
①在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十三里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尧水自西山东北流。径尧庙北,又东径长子县故城南,……其水东北流入漳水。”②即古蕤水,亦即今山东之尧河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尧水“出剧县南角崩山,即故义
清同治元年 (1862) 置,属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在巴彦苏苏 (今黑龙江省巴彦县)。光绪三十年十二月 (1905年1月) 升呼兰府。清同治元年(1862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巴彦县。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。
①在今山西原平市东。《魏书·尔朱兆传》:北魏建明元年(530),高欢与尔朱兆“斩步蕃于秀容之石鼓山”。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灵岩山。春秋吴建馆娃宫于此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砚石山“山西有石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