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毛岭峒置,属四川南道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后改为湖南镇边毛岭峒宣慰司。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毛岭峒置,属四川南道宣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后改为湖南镇边毛岭峒宣慰司。
又名坦石桥镇。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二十四里坦直镇。清光绪 《南汇县志》 卷1: 坦石桥镇 “又称坦直桥,邑西北二十四里”。
西周国名。姬姓。在今河南平舆县北。一说在春秋之那处,即今湖北荆门市东南那口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四年 (前636),富辰曰,“管、蔡、郕、霍、鲁、卫、毛、聃……文之昭也”。春秋为蔡所灭。古国名。又称&
即宏济桥。俗称东桥。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(旧永年)东五里东桥村西。
又作鸦儿看、牙儿干。即今新疆莎车县。《元史· 曷思麦里传》: 曷思麦里从哲伯攻克及蛮,“若可失哈儿、押儿牵、斡端诸城,皆望风降附”。即“鸦儿看”。
又作粟末水、速末水。即今吉林之松花江。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 “涑州以其近涑沫江,盖所谓粟末水也。”古水名。或作粟末水、速末水。即今吉林省松花江。
五代梁贞明二年(916)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,国号契丹,两年后建都皇都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)。大同元年(947)改国号为辽,改皇都为上京。公元983年—1066年间复称契丹,后又改称辽国。疆城
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三里。南流入镇阳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镇远县: “东北有铁溪,出铁山,下流入镇阳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: 铁溪 “首受铁山诸岩壑水,故名”。
在今广西钦州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 “如洪江”条:“大寺江一名团良江,在州西北六十里。源出上思州羊岭。”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青州(今山东青州市)。九年(1376)移治济南府(今济南市),寻改置山东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。清称山东省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山东东西道宣
在今江苏如皋市东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 高阳荡 “西接运盐河,东通海。一名祥符河。久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