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昌设治局
1917年析太仆寺左右翼牧群及察哈尔镶白、正蓝二旗各一部分地置,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。1925年改为宝昌县。
1917年析太仆寺左右翼牧群及察哈尔镶白、正蓝二旗各一部分地置,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。1925年改为宝昌县。
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西洞庭山后堡。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(1905.1)设靖湖厅治此。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洞庭西山后堡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设靖湖厅治此。
在今山西高平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丁壁镇“在高平县南三十里。有堡”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洪椿坪东。清嘉庆《峨眉县志》卷2:大坪“在峨山会佛寺上。旧名净土禅院”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元阳县东南部。大坪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90。因村子地势较平,故名。主产稻、玉米。有公路接
旧名镇海屿。又名北山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乡。明曾在此设防。在台湾海峡东南部、澎湖列岛的澎湖岛北。因海滨遍布白色珊瑚沙砾,故名。明代曾设防,称镇海屿,又称北山屿、赤崁仔。为澎湖湾东北屏障。面积14
即今河南滑县东南高平镇。民国 《重修滑县志》 卷6: “高平集,距城六十里。”
①隋开皇五年 (585) 置,治所在石城县(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县坝场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。大业二年(606) 废。②隋大业初改亭州置,治所在盐水县 (今湖北长阳土
即今江西宁冈县驻地砻市镇。《清 一统志·吉安府二》: 砻头砦 “在永宁县西南三十里。山川平衍,商民辏集。有间道二,一自东北历三阳寨、七星船,至湖南茶陵州; 一自正南至木村,抵黄烟堡,入湖南酃县,俱径路
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。明洪武八年(1375) 于此置巡司,属胶州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裁。古镇名。在今山东省胶南市北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巡检司,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废。后又称逢猛铺。
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古地区名。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,将全境划分为乌如、要如、叶如、如拉(亦作藏如拉)等四个军政区域,即乌思藏四如。叶如是藏文音译,意为“右翼(部)”,其区域东至沙克,
在今四川雅安市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32严道县: 垅越镇 “在县西三十六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