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黄县

宜黄县

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分临汝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宜黄县东。地当宜黄水侧,故名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复置,属抚州。八年 (625) 又废。北宋开宝三年 (970) 升宜黄场复置,属抚州。治所即今江西宜黄县。元属抚州路。明属抚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县盛产木材、竹和苎布。


在江西省中部偏东、宜黄河上游。属抚州市。面积 1944 平方千米。人口21万。辖6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冈镇。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析临汝县地置宜黄县,治今址,属临川郡。因县城位于宜、黄二水汇合处,故名。隋省入崇仁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宜黄县,治所仍旧,属抚州;八年又省入崇仁县。五代唐置宜黄场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年)升宜黄场为县,治今址,属抚州。《太平寰宇记》抚州宜黄县:“立宜黄县于宜黄水侧,以水为县名。”元隶抚州路。明、清隶抚州府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属豫章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抚州专区,1970年属抚州地区,2000年属抚州市。地处雩山山脉西北麓,源于境南的宜、黄二水在境北汇合为宜黄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油菜籽、豆类、薯类、花生、棉花等,为省蚕茧生产重点县。森林资源丰富,产笋干、香菇、木耳、油茶、松脂等。水力资源丰富,多小水电站。工业有采矿、冶金、机械、建材、纺织、造纸、化工、食品、林产化工、木材加工等。有临宁、林崇、黄石、丰黄等公路纵横县境。为地方剧种宜黄腔发源地。纪念地有黄陂大捷、东陂战役纪念亭。名胜古迹有仙洞、大司马牌坊、石门寺、桃华山寺、石䂬寺、曹山寺遗址、本寂禅师墓、谭纶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牧龙亭镇

   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牧龙镇村。清同治《上江两县志》 卷5 《城厢》: 有 “牧龙亭”。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江宁县记: “牧龙亭镇在城西南七十里。”

  • 汇龙镇

    即今江苏启东市。1928年于此设启东县。1989年改设启东市。在江苏省启东市中南部、头兴港两岸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0平方千米。人口1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汇龙,人口9万。1928年始为启东县治。

  • 西唐州

    唐贞观四年(630)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八年(634)改为盖州。

  • 伊莱山

    即伊卢山。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安乐县:“有伊莱山神。”

  • 甫打怜站

    元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帕达利湖畔。元《经世大典》: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“甫打怜站”。明改伏答林站。元置,在今俄罗斯共青城南黑龙江西岸帕达勒。明为伏答林站。

  • 鲁镇城

    在今安徽桐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 “山焦城” 条下: “鲁镇城在县南七十里。相传吴鲁肃尝屯此。”

  • 七星岗古海遗迹

    在广东广州市南郊七星岗。我国地理学家吴尚时教授于1937年发现。因较典型地显示广州的海陆变迁,故名古海遗迹。海蚀岸高3米左右,岸前有一海蚀平台,石岸与平台之间有一连串由海浪侵蚀而成的海蚀穴。它说明广州

  • 卡尔布拉

    在今新疆阿合奇县西南哈拉布拉克乡。清光绪《新疆四道志》:乌什“卡拉布拉卡,在城西四百四十里”。

  • 东陵山

    在今山东章丘市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章丘有东陵山。《元和志》卷10章丘县:东陵山“在县(故治在今市西北水寨镇)南二十八里。《庄子》曰:盗跖死于东陵之上”。山南有盗跖冢,亦名跖山。

  • 交江县

    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冲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广南——岘港省境。三年(607)属林邑郡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