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白山

太白山

①即今吉林东南部之长白山。《魏书·勿吉国传》:“国南有徒太山,魏言‘太白’,有虎豹罴狼害人,人不得山上溲汙,行径山者,皆以物盛。”《新唐书·黑水靺鞨传》:“其著者曰粟末部,居最南,抵太白山,亦曰徒太山,与高丽接,依粟末水以居,水源于山西。”

②即今浙江鄞县东南与宁波市北仑区界上之太白山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会稽郡句章县“有太白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太白山“在鄞县东。其峰视四明诸山为最高,其上有龙池,云气蓊勃,生于水而不绝”。

③在今浙江嵊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嵊县:“西有太白山。”《舆地纪胜》、《方舆纪要》作“大白山”。

④俗称卧牛山。即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五十里水牛山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太白山“在汶上县东五十里。《县志》:相传唐李白尝至其上, 因名。俗呼为牛山。其旁为云尾山。二山出云相接则雨”。

⑤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淅川县:“东南有太白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》:太白山“峰峦高峻,下临丹水”。此山以似关中之太白而名。

⑥即陕西秦岭(南山)主峰,在今太白县东南。海拔3767米。峰险峭陡,常年积雪。山中有从关中通往四川的古栈道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太白山“在武功县南,去长安二百里。不知其高几何。俗云:武功太白,去天三百。山下军行不得鼓角,鼓角则疾风雨至”。唐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两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嵋岭。”

⑦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太白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庆阳府安化县“景山”条下:“又太白山在府北百五十里,黑水河发源于此。”


(1)古山名。(1)俗称牛山。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东。相传唐诗人李白尝至山上,因名。(2)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南。峰峦高峻,下临丹河。明以前为顺阳、淅川二县分界处。(3)即“白山”。(4)在今甘肃省文县南。山谷长年有霜雪,春夏不消,因此得名太白山。 (2)今山名。在陕西省眉县南部与太白、周至二县交界处。古称太乙山、太一山,魏晋始称今名。《水经注·渭水》:“太白山南连武功山,于诸山最为秀杰,冬夏积雪,望之浩然。”故名。唐天宝八载(749年)开清水谷路,复置华阳县(今洋县北),“因凿太白山得玉册,更名真符县”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为秦岭主峰。最高点拔仙台(八仙台)海拔3767米,是陕西第一高峰。花岗岩山体,北坡断层陷落,最为陡峻。以峰顶为中心,发育典型的第四纪冰川地貌,南北二坡太爷海等冰川湖成串分布。植被垂直分带显著,动植物和矿藏资源丰富。有红杉、连香等珍贵树种和大熊猫、金丝猴等珍稀动物。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和国内科学考察重要基地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源场

    唐大中元年 (847) 析连江县 一乡置,属福州。故址即今福建罗源县。清道光 《罗源县志》 卷1: 罗源 “盖取罗川为名”。咸通二年 (861) 改置永贞监。唐大中元年(847年)析连江县置,即今福建

  • 空仓堡

    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泽州府》: 空仓堡 “在高平县西南四十五里,与沁水县接界。两壁高山,中通小道。明万历三十四年,创立石城,置巡司于此。后裁”。

  • 淡水线

    即台湾铁路淡水线。从台北至淡水。全长21.2公里。清光绪二十六年 (1900) 动工修建,次年通车。

  • 南溪水

    在今江西吉水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吉水县: 南溪水 “出县西北五十里朝元山,东流二十里为罗陂,经柘溪,又五里出柘口江,入赣水”。

  • 五通口

    在今湖北黄陂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“沙武口”条下:“县西南四十里又有五通口及小河口, 皆引流达江。”

  • 五大连池

    在今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。由十二座老期火山、两座新期火山组成,使白河上游形成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,为黑龙江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疗养地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1:“墨尔根东南,一日地中忽起火,石块飞腾,声震

  • 容美洞宣抚司

    元末改容美洞军民总管府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即今湖北鹤峰县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改为长官司,七年 (1374) 升为宣慰司。后废。永乐四年 (1406) 复置,属施州卫。清初改为容美土司。

  • 大中桥

   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,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。始建于杨吴,称白下桥。明初称为大中桥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南京:大中桥“在长安街西。即古白下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大中桥“唐时东

  • 平乐

    即今广西凤山县西南平乐瑶族乡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设巡司于此。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西南部,西邻凌云县。平乐瑶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50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设巡检司治此。土地革命

  • 东平墟

   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南临海之东平镇。清设东平墟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