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坛

天坛

在今北京城正阳门东南天坛公园内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)。初名天地坛,嘉靖十三年改称天坛。为明、清帝王祭天祈谷之地。有垣墙两重,形成内外坛,坛墙南方北圆,象征天圆地方。天坛是圜丘、祈谷两坛的总称。圜丘坛在南,祈谷坛在北,两坛同在一南北轴线上,中间有墙相隔。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、皇穹宇;祈谷坛则有祈年殿、皇乾殿、祈年门等主建筑。内坛西墙内有斋宫,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。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,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珍宝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。原为明、清帝王祭天祈谷场所。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名天地坛;嘉靖十三年(1534年)因北郊山另建地坛祭地,改名天坛,仅用于祭天。清乾隆和光绪年间重修。有坛墙两重,形成内外坛,坛墙南方北圆,象征天圆地方。主要建筑在内坛,有圜丘和祈谷两坛,一南一北,有墙相隔。祈谷坛下为三层圆形白石台基,周围护以汉白玉石栏;上为三层重檐圆形木结构大殿,即祈年殿,高38米。圜丘坛圆形三层,高约5米,坛面、栏杆所用石块及台阶数均为阳数(又称“天数”,即九及九的倍数);其北侧皇穹宇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处,外围砖墙为回音壁。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。已辟为公园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,已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天 坛 祈 年 殿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托礼岭

    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托礼岭“在洮州卫边外洮河发源处,即西倾山之脊。岭最高大,其上平坦,草木茂盛”。

  • 朱沛县

    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高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境。北周并入高平县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 引《县志》:朱沛故城“在故徐城西北六十里。其地有朱沛水,故名”。古县名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改朱沛郡置

  • 蒲江县

    亦作蒱江县。隋仁寿元年 (601) 改广定县置,属邛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一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1蒲江县: “南枕 (蒲) 江水,因以为名。”大业初属临邛郡。唐属邛州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) 废

  • 葛城

    ①又作阿。战国燕邑,后入赵。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成侯十九年(前356),“与燕会阿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故葛城,一名依城,又名西阿城。” 孝成王十九年 (前247

  • 缸窑屯

   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缸窑岭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义州图: 西南有虹 (缸)窑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 有缸窑屯煤矿。

  • 杜陵

    西汉宣帝刘洵的陵墓,在今陕西长安县(韦曲镇)东北十五里甘寨村北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,孝宣皇帝葬杜陵。”《三辅黄图》卷6:“宣帝杜陵,在长安城南五十里。帝在民间时,好游鄠、杜间,故葬

  • 桂门关

    即鬼门关、天门关。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十五里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84梧州府: 天门关,“ 《舆地纪胜》 云: 本桂门关,讹称鬼门关。元廉访使月鲁改名魁星关。本朝洪武初改为桂门关,宣德中改天门关”。即“鬼门

  • 楠木山

   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城步县 “罗汉山” 条下: “又县东二十里有楠木山,多楠木。”

  • 小石口堡

    ①在今山西应县东南三十里小石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繁峙县:小石口堡“在大石口西五里。堡城正德九年筑,万历二十八年增修,后又增筑北关。今城周二里有奇”。②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北。明正德九年(1514)筑,

  • 三流集

    亦作三刘集。即今安徽霍邱县东南三流乡。明嘉靖《寿州志》卷1:霍邱县有三刘集。清道光《安徽通志》卷29霍邱县:三刘集在“县东南八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