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别山

大别山

①即今湖北东北与安徽西南部交界处之大别山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内方至于大别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六安国安丰县:“《禹贡》大别山,在西南。”《水经·決水》:“決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。”安丰、雩娄均在今河南东南部固始县东南。其西南正是今湖北、安徽二省交界处。

②一名鲁山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东北之龟山。《左传》:定公四年(前506),楚子常“乃济汉而陈,自小别至于大别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7汉阳县:鲁山“一名大别山,在汉阳县东北一百步。其山前枕蜀江,北带汉水”。


(1)古山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内方至于大别。”“过三澨,至于大别。”《左传》定公四年(前506年):蔡侯、吴子伐楚,楚“济汉而陈,自小别至于大别”。历来说法不一:《汉书·地理志》以为在六安国安丰县(治今河南固始县东南)西南;《元和郡县志》以为即鲁山(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大桥汉阳一侧的龟山);《史记索隐》以为即甑山,在今湖北省汉川市东南。凡此皆推测之说,无确切根据。近人以为当在今湖北省广水市东南至红安县界,则与《禹贡》、《左传》记载均能符合。(2)今山名。(1)在河南、湖北、安徽三省边境。西北—东南走向,西接桐柏山,东延为霍山。为古老褶皱山脉。海拔 1000 米左右,主峰天堂寨(1729 米),在湖北省罗田县东北。山体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。为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。河流上游修建许多水库,主要有湖北的白莲河水库,安徽的梅山、响洪甸、佛子岭、花凉亭等水库。多亚热带用材林和经济林,为全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。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有革命根据地。(2)即“龟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县

    春秋楚灭陈国置。秦为陈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淮阳县。秦末陈涉称王都此。西汉为淮阳国治。东汉为陈国治。西晋属梁国。北魏省入项县。古县名。本西周陈国。战国楚灭之置县,治今河南省淮阳县。汉以后,历为淮阳国、陈国

  • 雒檐湖

    即迎檐湖。又作额檐湖、頟檐湖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》: 南朝宋升明元年 (477),刘秉等谋杀萧道成,“众军攻石头,斩(袁) 粲,刘秉走雒檐湖”。《宋书·刘秉传》、《南史·齐高帝纪》

  • 金鸡墟

    ①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南金鸡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恩平县东北有金鸡墟。②即今广东罗定市东金鸡镇,东接云浮市界。清康熙 《罗定州志》 卷9有金鸡墟。③即今广西藤县西南五十里金鸡镇。清雍正 《广西通志

  • 直河乡

    即今湖北英山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六安州英山县: “县治本直河乡。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,十六年又迁于此境之添楼乡。” 清顺治初还旧治。

  • 五屼山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。西汉扬雄《蜀都赋》:“五屼参差。”西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蹑五屼之蹇浐。”刘逵注:“五屼,山名也。一山有五重,在越巂,当犍为南安县之南也。”皆指此。

  • 黑潭坪

    在今湖南古丈县北十五里。清置汛。有把总驻守。

  • 呼奴山

    又名狐奴山。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二十五里。《元一统志》: “呼奴山在顺州。” 顾炎武 《昌平山水记》 卷下: “狐奴山其北麓鸟道而上里许,渐宽渐平,有寺,寺后有小石城,山下有龙潭,今涸。山西南百步有汉

  • 历观

    即历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南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汉成帝“行游介山,回安邑,顾龙门,览盐池,登历观”。扬雄《河东赋》:“登历观而遥望兮,聊浮游以经营。乐往昔之遗风兮,喜虞氏之所耕。”均此。即“雷首山”

  • 垂仲殿

    即噶玛霞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内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垂仲殿 “在大招东半里许,寺名噶玛霞,内塑神像狞恶,有护法垂仲乃剌麻装束,仍娶妻生子,世传其术,即中华之巫类”。

  • 阿剌山卫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黑龙江中游右岸阿剌尔山地区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