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陂镇
即今湖北浠水县北六十里团陂镇。民国设县佐于此。
在湖北省浠水县北部。面积206平方千米。人口10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团陂,人口 4130。昔有人家设小店铺在一小团山丘上,故以地形得名。1949年为团陂区。1951年改属第四区。1956年改为中心乡。1957年改为团陂指导组。1958年改为团陂公社,1984年改置镇。2001年华桂乡和松山乡19个村并入。主产稻、棉花、花生、芝麻,盛产茶叶。矿产有花岗石、铁砂等。有农机、针织、制伞、藤椅等厂。浠团、清桃公路经此。
即今湖北浠水县北六十里团陂镇。民国设县佐于此。
在湖北省浠水县北部。面积206平方千米。人口10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团陂,人口 4130。昔有人家设小店铺在一小团山丘上,故以地形得名。1949年为团陂区。1951年改属第四区。1956年改为中心乡。1957年改为团陂指导组。1958年改为团陂公社,1984年改置镇。2001年华桂乡和松山乡19个村并入。主产稻、棉花、花生、芝麻,盛产茶叶。矿产有花岗石、铁砂等。有农机、针织、制伞、藤椅等厂。浠团、清桃公路经此。
唐南诏的部名,属永昌节度。在今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一带。
即今广西百色市西北汪甸瑶族乡。清属凌云县,有外委戍守。
南朝梁普通三年 (522) 置,治所在广阳县(今四川茂县)。《寰宇记》 卷78茂州: “绳州取桃关之路,以绳为桥,因作州称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汶川、北川等县地。北周保定四年 (564) 改为汶州
在今湖北随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随州 “出山店” 条下: “万历初,议者以出山、小林、界牌三处,俱离州二百余里,当河南桐柏、信阳等县连界之冲,为流寇必由之地。……请添设州佐于界牌镇,庶几可专事防
唐天授二年 (691) 析夜郎县置,属沅州(后改业州, 又改州)。 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老晃城。五代时废。古县名。武周圣历元年(698年)析峨山县置,因西临渭溪得名。治今湖南
明洪武十四年(1381)置,属抚宁县。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南。
①又名善泉池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九曲池“在台城东,东宫城内。周回四百余步。《金陵故事》:梁昭明太子所凿,中有亭榭洲岛,曲尽幽深之趣,太子泛舟池中”。②在今江西湖口县南三十
1932年置,属云南潞西设治局。治所即今云南畹町市。傣语 “畹” 为太阳,“町” 为当顶,意即太阳当顶。1950年属潞西县。1954年升为县级镇,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。1985年改设畹町市。旧镇名。
清置,属清源县。在今山西清徐县西南二十里高白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 高白镇 “在(清源) 县西南二十里。一名蒿泊镇”。
明弘治二年 (1489) 升临清县为州,属东昌府。治所即今山东临清市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 升为直隶州。1913年改为临清县。明弘治二年(1489年)升临清县置,治今山东省临清市。清乾隆四十一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