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渎

四渎

对四条独流入海在大川江、河、淮、济的总称。唐徐坚《初学记》卷6引《穆天子传》曰:“河与江、淮、济三水为四渎。”《史记·殷本记》:“东为江,北为济,西为河,南为淮。四渎已修,万民乃有居。”西汉刘向《说苑·辨物》:“四渎者,何谓也?江、河、淮、济也。”汉刘熙《释名·释水》:“天下大水四,谓之四渎,江、河、淮、济是也。”


古人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江(长江)、河(黄河)、淮、济的总称。见《尔雅·释水》及《史记·封禅书》。帝王祭天下名山大川,即指五岳与四渎,见《礼记·王制》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东为江,北为济,西为河,南为淮,四渎已修,万民乃有居。”唐始以大淮为东渎,大江为南渎,大河为西渎,大济为北渎;为金、明各代所沿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班卒

    古国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的巴鲁斯。一说班卒可能为Panchur的对音,据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记,当在今马来西亚马来亚西岸。

  • 东三省

    ①东北三省简称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1:“黑龙江今为东三省之一。”清代,在我国东北地区设盛京、吉林、黑龙江三将军,与内地省区同,故称东三省。清末改为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1

  • 沙塘镇

    明置,属福清县。即今福建福清市南沙塘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福清县“化南镇”条下:沙塘镇“在县南六十里,有民城,隆庆间筑”。(1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北部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

  • 苦竹滩

    亦名苦竹洲。在今江西丰城市西南十里赣江东岸富竹洲。《陈书·周文育传》: 永定初,广州刺史萧勃举兵逾岭,“又遣其别将欧阳頠顿军苦竹滩”即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丰城县: 苦竹洲 “在上游十里许,洲多

  • 果化州

    北宋置羁縻州,属邕州横山砦。治所即今广西平果县西北果化镇。元属田州路。明初属田州府,弘治十八年 (1505) 改属南宁府。民国初属广西南宁道。1915年废。北宋仁宗时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西北果

  • 三陵

    在今河北保定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清苑县:三陵“在城(今保定市城)东。宋祖陵也。宋太祖世籍清苑,既即位,尊其四世祖眺曰僖祖,陵曰钦陵;曾祖��曰顺祖,陵曰庆陵;祖敬曰翼

  • 南亭州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内亭县 (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镇)。贞观二年 (628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内亭县(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西境。贞观二年(

  • 平武郡

    ①北魏末置,治所在平武县(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,一说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北)。南朝梁以后废。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龙州置,治所在江油县(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、青川二县及北川

  • 大牙墟

    亦作大芽圩、大衙圩。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大衙镇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电白县有大衙圩。清道光《电白县志》卷8:大牙圩“在县(治今电城镇)西五十里”。

  • 泉鸠水

    一名全鸠涧水、全节水,即今河南灵宝县西部之鸠水。《汉书·戾太子传》: “太子之亡也,东至湖,臧匿泉鸠里。” 唐颜师古曰: “泉鸠水在今阌乡县东南十五里,见有戾太子冢,冢在涧东也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