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喇额尔齐斯河
即今新疆富蕴县东北喀依尔特河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额尔齐斯河 “ 一源为喀喇额尔齐斯河。河出库尔图岭,南流百里,左会一水,复西南流五十余里,与华额尔齐斯会。二水以黄、黑异称”。
即今新疆富蕴县东北喀依尔特河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额尔齐斯河 “ 一源为喀喇额尔齐斯河。河出库尔图岭,南流百里,左会一水,复西南流五十余里,与华额尔齐斯会。二水以黄、黑异称”。
一作绥成县。东晋义熙中 (405—418)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。隋开皇中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贞观三年 (629)又废。古县名。又作绥成县。东晋义熙中置,治今福建省建宁
亦名桂山、玉台山。在今广东新会市北。清康熙《新会县志》卷5:圭峰山,“邑之镇山。一名玉台山。在城北三里。西连绿护,嵯峨插天,南望厓门,汪洋浩淼,为一邑壮观”。古称桂山,又称玉台山。广东省新会市区北面诸
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5:“吴兴塘,太守沈攸之所建,灌田二千余顷。”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东。原名获塘,晋吴兴太守殷康所开,溉田千余顷。后太守沈嘉重修,更名吴兴塘,可溉田二千余顷。
唐方镇名。景福元年(892)置,治所在龙州(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)。《资治通鉴》胡三省注:“龙剑节度,领龙、剑、利、阆四州。”相当今四川平武以东, 旺苍以西,梓潼、南部以北地区。后废。唐方镇名。
又名戒坛寺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南马鞍山。唐武德五年(622)建,定名慧聚寺。辽代雍熙年间建戒坛。明正统十三年(1448)重修,改名万寿寺。
清宣统元年(1909)置,属长白府。治所在双甸子(今吉林抚松县)。民国《抚松县志》卷1:“以地当松花江上游,故设治后定名曰抚松县。”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34年属安东省,19
即南伊铁路。从今黑龙江伊春市东南之南岔至伊春。即“南乌铁路”。
在今江西石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石城县: 鱼骨漈潭 “在县东七十里万山间。石岩倒垂,小潭深靓。岩上飞瀑,下蔽潭口,称为奇胜”。
唐天祐中改文城县置,属慈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西北文城乡。五代唐复为文城县。古县名。唐天祐中避朱全忠父讳改文城县置,治今山西省吉县西北文城。属慈州。五代唐复改名为文城县。
即今河北武邑县东南三十二里南石村乡。明嘉靖《冀州志》武邑县地理图:东南有石村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