哑齐
又作亚崎、大亚齐。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亚齐特区一带 ( 一名哥打拉夜)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 卷4: “哑齐,即苏门答剌国,一名苏文达那,西洋之要会也。” 苏门答剌国在15世纪时为亚齐所灭。1615年亚齐国王伊斯干达尔·慕达致英国国王书,列举属国三十,除苏门答剌外,马来半岛彭亨等国亦隶属之,并自称曰亚齐苏门答剌国王。明张燮 《东西洋考》 所谓哑齐即苏门答剌国,或由于此。
又作亚崎、大亚齐。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亚齐特区一带 ( 一名哥打拉夜)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 卷4: “哑齐,即苏门答剌国,一名苏文达那,西洋之要会也。” 苏门答剌国在15世纪时为亚齐所灭。1615年亚齐国王伊斯干达尔·慕达致英国国王书,列举属国三十,除苏门答剌外,马来半岛彭亨等国亦隶属之,并自称曰亚齐苏门答剌国王。明张燮 《东西洋考》 所谓哑齐即苏门答剌国,或由于此。
亦名射雉台。在今河北南皮县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沧州南皮县: “醼友台在县东二十五里。《魏志》 云: 文帝为五官中郎将,与吴质重游南皮,筑此台宴友,故名焉。又名射雉台。”
一作勒布什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东北,勒布什河北岸。《筹办夷务始末》 同治朝卷6: 同治元年 (1862) 五月,伊犁将军常清、叶尔羌参赞大臣景廉奏,“伏查伊犁西北一千余里,地名哷布什,为伊犁塔
北宋熙宁五年(1072)置,在今浙江临海市东杜桥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台州黄岩县有“杜渎盐场”。元名杜渎监。明初改设盐课司驻此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置,在今浙江省临海市东南杜桥镇。元置杜渎监,
清乾隆三年(1738)设,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南长坝乡。
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8南安府: 禽水“在南康县治西北。源出禽山,东流至南野口入章江”。
即一片石关。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一百一十里,南与秦皇岛市接界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二》:一片石关,“城东有九门水口,有水分九道,南下合为一流,因名”。
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北 三环西路甲31号。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,故俗称大钟寺。建于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,规模宏大,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菩萨殿、藏经楼、大钟
1949年5月由永嘉县瓯江北析置,治岩头镇(今浙江永嘉县北岩头镇)。当年9月改名永嘉县,迁治枫林镇。旧县名。1949年5月析永嘉县置,治今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。同年9月复改永嘉县,并迁治枫林镇。
在今江西安远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二》: 南径隘 “在安远县南三十里,亦名镇远关。四山壁立,中开小径,通广东惠潮诸路。明嘉靖末,筑城于此”。
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红庆河古城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天凤元年 (14),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及其妻伊墨居次云 (王昭君之女) “遣人之西河虎猛制虏塞下,告塞吏欲见和亲侯”。后 “莽遣和亲侯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