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骑城
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。《汉书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:“合骑侯公孙敖”,元朔六年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盐山县:合骑城在“县北七十五里。汉武帝封公孙敖为合骑侯,即此城也。今讹为郛堤城”。
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。《汉书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:“合骑侯公孙敖”,元朔六年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盐山县:合骑城在“县北七十五里。汉武帝封公孙敖为合骑侯,即此城也。今讹为郛堤城”。
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二十里富新镇。民国《绵竹县志》 卷2: 富新场在 “城东二十里”。
一名湖山。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城镇南湖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南靖县:胡山“在县前双溪之南,山下有湖”,故名。
即今台湾省苗栗县西北后龙镇。本后垅社(见清乾隆间范咸《台湾府志》卷2)。 日本占领期间设后龙庄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后龙镇。
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五十五里。《宋史·沈括传》: “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,……帝遣括往聘。……凡六会,契丹知不可夺,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。”
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南沙鹿镇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沙辘区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建国纪》:南明永历二十四年(清康熙九年,1670)十月,“沙辘番乱,平之”。日本侵占后,初设沙辘区,1920年后改设沙鹿街。1945
在今新疆昭苏县西南特克斯河北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4: “格登本山名。准语,格登,脑后骨高之象,山形拱起如脑骨然,故名。” 《清高宗实录》 卷490: 乾隆二十年 (1755),清军进占伊犁,“达
①秦庄襄王二年 (前248),取赵晋阳邑置,秦为太原郡治。治所在晋阳城 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)。东汉后兼为并州治所。北齐河清四年(565) 移治汾水之东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还治古城营。五代
即古昭余祁。在今山西介休、平遥、汾阳、祁县之间。《隋书·杨谅传》: 仁寿四年 (604),“谅使赵子开守高壁,杨素击走之。谅大惧,拒素于蒿泽”。即“大昭泽”。
在今四川绵竹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绵州》:月波井“在绵竹县治东一里。汉严君平凿。每朝霞霁月,井中波纹荡漾,掩映交辉”。
即今日本九州群岛一带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东夷传》:“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,依山岛为国邑。……皆统属于女王国……自郡至女王国万二千余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