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台北市

台北市

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北市。


在台湾省本岛北部。面积272.16平方千米。人口263.3万。是台湾省省会、第一大城市。辖松山、大安、古亭、双园、龙山、城中、建成、延平、大同、中山、内湖、南港、木栅、景美、士林、北投等16区。市政府驻建成区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郑氏治台后,属天兴县,后属天兴州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郁永河至今士林、北投一带硫黄采矿业兴起,四十八年闽籍泉州人继而入垦大加蚋(今万华一带),经济日益繁荣。雍正元年(1723年)属淡水厅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八里坌(今淡水镇)都司营移驻艋舺(今台北市龙山区),至乾隆五十年升为县丞。光绪元年(1875年)设台北府,以淡水县为府治(今市境城中区)。台北之名始此,成为台湾北部政治中心。光绪十三年台湾建省,台湾巡抚驻此,进而为台湾全省政治中心。光绪二十一年日占后废台北府,改设台北县。此后行政建制变动频繁,至1920年后台北始为市,属台北州。1945年光复后设市,划原辖域为10个区,后又划入北投、士林、内湖、南港、景美、木栅等六乡镇置为区,扩大为16个区。地处台北盆地东部,北部为大屯火山区,东、南为低山、丘陵环绕,淡水河流贯市境西部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业除种植稻外,以蔬菜、瓜果、花卉等为大宗。城市的发展始于艋舺港口的开发。由于垦民与大陆来往频繁,贸易日盛,18世纪中叶淡水河边已有渡口街、水仙宫街、番薯市街等街道,被称为“一府(台南)、二鹿(鹿港)、三艋舺”的台湾第三大城市。1945年光复后经济发展迅速,成为全省最大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交通中心。工业以电机及电器具制造为主,化学、化学制品、印刷等业也占重要地位。台湾纵贯铁路横贯本市,设有南港、松山、台北、万华四车站,并有支线西北经关渡达淡水镇。高速公路横贯本市,设有内湖、圆山、台北三交流道。此外还有省道、县道、乡道构成高密度公路网。境内松山机场辟有岛内航线。全省1/4大专院校集中于此,有台湾大学、台湾师范大学、中兴大学、东吴大学、大同工学院等。名胜古迹有阳明山风景区、北投风景区、台北公园、木栅动物园、剑潭公园、双溪公园和龙山寺、霞海城隍庙、保安宫、孔子庙、指南宫、碧山寺、关渡宫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其山

    在今山东费县东南五十里。东泇水发源于此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5作 “旗山”。

  • 江城镇

    ①即今河北满城县东南江城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满城县图:东南有江城。②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三十二里。明设江川驿,崇祯七年(1634)江川县迁治于此。1950年县治迁大街,故此称江城。(1)在广西壮

  • 南水

    即今江西西部之袁河,为赣江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宜春县: “南水,东至新淦入湖汉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袁州府》: 袁江 “古名南水,亦曰牵水,又曰渝水”。

  • 三陂港店

    即今湖北安陆市北二十三里三陂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安陆县北有三陂港店。

  • 刚布拉冈城

    一名则拉宗。又作则冈宗。即今西藏林芝县西南嘎玛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卫地诸城:则布拉冈城“在喇萨东南八百七十里”。

  • 云南节度

    唐南诏前期置,治所在云南城(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地。后改弄栋节度。

  • 喇滚安抚司

    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南洛古乡。宣统三年(1911) 改流。

  • 南安邑县

    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河北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十里安邑。隋改安邑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析安邑县置,治今山西省运城市东北安邑。属河北郡。隋又改为安邑县。

  • 防城县

    清光绪十四年(1888)改防城巡司置,属钦州。治所即今广西防城港市。民国初属广东钦廉道。1928年直属广东省。1952年划归广西省。1959年裁入东兴各族自治县。1978年东兴各族自治县移治防城,改名

  • 召陵县

    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。西晋改为邵陵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郾城县东。属汝南郡。《三国志·魏志》:黄初六年(225年),“(文帝)行幸召陵,通讨虏渠”。东汉末,黄巾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