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江西遂川县南二十里。五代时为南唐龙泉县治。北宋明道三年(1034)龙泉县徙治今遂川县,此地仍为什善镇。后废。
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:疏勒府布鲁特岳瓦什部辖境中有“玉区塔什”。
在今安徽泗县东南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“挞辣屯泗州,兀术屯竹塾镇”。即此。古镇名。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,金兵南侵,兀朮屯竹塾镇,为韩世忠所扼,即此
1914年由原黑河道的瑷珲、呼玛两县、漠河设治局及前兴东道的萝北县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瑷珲县 (今黑龙江黑河市南爱辉镇)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、梧桐河以东,松花江北岸及伊勒呼里山以北大兴安岭地区。
明置,即今贵州盘县特区南联强乡驻地(狗场营)。嘉靖 《普安州志》: 狗场营 “在州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自河南南阳盆地循今白河支流口子河谷北行,逾伏牛山分水岭循瀼河谷抵鲁山,为南阳北通汝、洛之捷径。唐杜佑《通典·州郡典》南阳郡向城县:“北重山在县北,即是三鸦之第一,又北分岭山,岭北即三鸦之二鸦也,其第三
在今陕西勉县东十里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建兴五年(227)春,“丞相亮出屯汉中,营沔北阳平石马”。
北魏太和四年(480)置,属武阶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东黄坪乡境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。属梁州。西魏改为覆津县。
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北与钟祥、随州二市交界处之大洪山。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 “新市人王匡、王凤为平理诤讼,遂推为渠帅,众数百人。于是诸亡命马武、王常、成丹等往从之,共攻离乡聚,臧于绿林中。” 即此。(1)
在今山东无棣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汉书·功臣表》: 元封三年 (前108) 韩陶以朝鲜降将封荻苴侯,即此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5谓 “今讹为龙且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