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林园

华林园

①原名芳林园。三国魏正始初改名华林园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内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 裴松之注:“芳林园即今华林园,齐王芳即位,改为华林。”同书《三少帝纪》:景元元年(260),“帝临于华林园”。即此。《洛阳伽蓝记》卷1:翟泉“西有华林园”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)毁。

②六朝时宫苑名。三国吴始建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鸡鸣山南古台城内。东晋仿洛阳园名,改为华林园。南朝宋元嘉间扩建,增筑景阳山、华光殿、景阳楼、竹林宫诸胜。南朝诸帝常听讼、宴集于此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晋简文帝游华林园,顾谓左右曰:会心处不必在远,翳然林木,便自有濠濮间想。”《宋书·少帝纪》:“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,亲自酤卖。”南宋时尚存遗迹。

③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。十六国后赵石虎所筑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“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,车十万乘,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,广长数十里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同十一年(545),“东魏主宴于华林园”。胡三省注:“邺都效洛阳之制,亦有华林园。”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43《后燕录》:“(慕容)垂行围,因饮于华林园,秦人密出兵掩之,矢之如雨,垂几不得出。冠军隆将骑冲之,垂仅而得免。”即此。

④南汉宫苑。在今广东广州城西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刘王花坞“乃刘氏华林园,又名西御苑,在郡治西六里,名泮塘,有桃、梅、莲、菱之属”。


(1)三国吴建,名后苑,东晋改名华林园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极阁迤南。南朝宋元嘉时扩建,筑华光殿、景阳楼、竹林堂诸胜,其后齐、梁诸帝常宴集于此。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。(2)魏、晋、北魏宫苑。本东汉芳林园,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名讳而改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、魏洛阳故城内。有诸多景胜。魏、晋、北魏诸帝常游于此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毁。(3)十六国后赵石虎都邺后建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北。园周数十里,有凌云城、金花洲、光碧堂诸胜。北齐改名仙都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佐隍山

    在今广东新兴县西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佐隍山“高三百余仞,周三十余里。环绕县右,其并峙者曰宝盖山”。

  • 石头大寨

   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:石头大寨“在县西南,亦都掌蛮寨也。正德十年,蛮部葛魁种普法恶等作乱,诏抚臣马昊等讨之。昊遣兵分道,东从珙县,西从筠连,南自乌蒙东川进讨,攻取老虎、牡猪、岩

  • 故城川

    即今甘肃合水县东固城川。《清一统志·庆阳府一》: 故城川水 “在合水县南五十里,与麻谷大三门相通。源出子午山,南流入宁州界,为谷城川。又流经州西北入大延水。川旁土壤肥润,多产苇荻花药”。

  • 小沛

    即今江苏沛县。汉改泗水郡为沛郡,治相县(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),故以沛县为小沛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吕布传》:“(刘)备东击(袁)术,(吕)布袭取下邳,备还归布。布遣备屯小沛。”即此。汉沛县的别称。两汉

  • 陵阳山

    ①在今安徽宣州市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5宁国府: 陵阳山 “在宣城。一峰为叠嶂楼,一峰为谯楼,一峰为景德寺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5宁国府: 陵阳山 “在府城内。冈峦盘屈,孤峰秀拔,为一郡之镇。宋郭祥正诗

  • ?官县

    南朝齐改晏官县置, 属汶山郡。 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。梁废。

  • 东场

    ①在今山西运城市南。元代在盐池置常满、盐北两场,明初合并为东场。民国初并入解池场。②在今广东徐闻县西四十里迈陈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徐闻县西迈陈。清时设徐闻营千总驻防于此。

  • 萨比泽

    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南阿牙克库木湖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且末郡有萨毗泽。

  • 中夏

    ①与指华夏族、汉族地区的“中国”同义。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目中夏而布德,瞰四裔而抗稜。”②指黄河流域,与广义的“中原”同义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明德曜乎中夏,威灵畅乎四荒。”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时(桓

  • 梁田陂

    在今陕西华县西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中和三年 (883),“李克用进军乾坑,与河中、易定、忠武军合; 尚让等将十五万众屯于梁田陂”。即此。胡三省注: “ 《旧书》 作 ‘良天陂’,在成店西三十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