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海郡

北海郡

①西汉景帝二年(前155)分齐郡置,治所在营陵县(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、安丘、昌乐、寿光、昌邑等市县地。东汉改为国,移治剧县(今昌乐县西十里)。汉末孔融任北海国相,人称孔北海。魏晋时或为国或为郡。北齐改名高阳郡。

②隋大业三年(607)改青州置,治所在益都县(今山东青州市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、广饶、青州、临朐、潍坊、昌邑等县市地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名青州,移治南阳城(今青州市)。天宝元年(742)又改北海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青州。李邕曾任北海太守,人称李北海。


(1)西汉景帝中二年(前148年)分齐郡置,治营陵县(今山东昌乐县东南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潍坊、安丘、昌乐、寿光、昌邑等市县。东汉改为国。魏、晋郡国改置不常,北齐改名高阳郡。(2)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青州置,治益都县(今山东青州市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潍坊、寿光、青州、临朐、昌乐、昌邑、广饶等市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为青州,移治南阳城(今山东青州市)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改为北海郡。书法家李邕曾官至北海太守,人称“李北海”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青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台怀镇

    清置,属五台县。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八十五里台怀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。面积189.2平方千米。人口 8630。镇人民政府驻台怀,人口 3000。因位处五台山中部,五峰环抱,故名。镇人民

  • 玉虚洞

   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香溪镇东四里谭家山麓。《寰宇记》卷148归州兴山县:“玉虚洞在县南五十里。唐天宝五载,其洞忽开,可容千人。”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过白狗峡,泊舟兴山口。肩舆游玉虚洞。去江岸五里许,隔

  • 六安宣抚司

    即六番招讨司。在今四川天全县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25天全六番招讨使司:“元宪宗时复置六安宣抚司,属吐蕃等处宣慰司,后改六番招讨司,又分置天全招讨司。”

  • 马超墓

    在今陕西勉县西五里、老城东一里处。马超(176—222),字孟起。三国时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东北)。出身凉州豪强家庭,东汉末随父腾起兵,后为蜀汉刘备部下的一员大将。马超祠内有泥塑马超像一尊。祠前有“汉

  • 巫城

    即巫县城。在今四川巫山县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巫县故城南,县故楚之巫郡也。秦省郡,立县以隶南郡。吴孙休分为建平郡,治巫城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霍弋传》 裴注引《襄阳记》:西晋泰始四年(268)

  • 莆禧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平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莆禧。清康熙三年(1664) 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莆禧。属平海卫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废。

  • 雄石镇

    唐武德八年 (625) 置,即今江西贵溪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贵溪县: 雄石镇 “有巨石雄踞溪浒,因名。俗呼阵石。《志》 云,镇在唐末为江闽要冲,常置镇遏使于此宿兵守卫。五代时杨氏、李氏相仍置

  • 金城州

    北宋置,为羁縻州,属宜州。治所在金城县 (今广西河池市)。元废。北宋置羁縻州。治金城县(今广西河池市东金城江镇)。为宜州所领。元废。

  • 小宛

   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。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扜零城(今新疆且末县西南十二里来利勒克古城)。东汉初为鄯善国所并。

  • 迭里迷

    一作迭儿迷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、喷赤河北岸铁尔梅兹。《明史· 西域传》: 迭里迷“在撒马儿罕西南,去哈烈二千余里。有新旧二城,相去十余里,其酋长居新城”。陈诚、李达曾出使于此。